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区镇连线

番禺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

    

  番禺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2021年,番禺区农业生产总值达73.35亿元,增长10.3%;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46421元,增长9.1%,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坚持监管激励 守牢粮食安全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疑似新增占用耕地图斑严格执法,开展整治。区委、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坚持稳定粮食生产目标。

  加大种粮政策支持。出台专项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植水稻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自2022年早稻起,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亩每造150元提高到1500元,引导农民向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进行调整。打造一批具有番禺特色的都市水稻试验田,拓展农业生态、旅游等功能。

  持续开展水稻育种。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区农科所育成广东首个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双抗水平最高V型菌水稻新品种白香占,先后培育出11个丝苗型优质水稻品种,其中五香丝苗是目前南方籼稻常规丝苗型香稻中产量、品质、抗性结合最好品种之一。

  坚持差异发展 特色产业兴起来

  重大农业项目推进顺利。总投资2.16亿元的番禺区名优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番禺区渔港经济区于6月正式揭牌。

  品牌兴农战略持续实施。目前番禺区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1家、“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3家,累计培育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29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广东十大名果1个。

  农业龙头企业力量不断壮大。目前,番禺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

  实施农民培育工程,促进农村农民增收。开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率先完成乡村本土人才年度培养任务。大力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家庭农场41家。

  坚持生态优先 乡村环境美起来

  高起点规划新乡村示范带。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团队,高标准、高规格规划沙湾街精品新乡村示范带,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合理构建乡村群产业体系用地布局。

  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群。高质量完成45个市美丽乡村、15个市名村创建,连片打造“坑头村-新水坑村-旧水坑村”城乡融合型美丽乡村群和海鸥岛农业休闲型美丽乡村群。全区已有161个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24个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钟村街禾田水韵新乡村示范带基本建成。

  高质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厕所革命、水浸点、“三线”“六乱”治理等专项行动。

  坚持改革创新 文明新风“扬”起来

  打造标杆示范引领。选取大石街大山村作为全区破解大型城中村突出问题示范村,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坚突破,大山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16个镇街打造32个样板村,示范带动全域城中村治理工作,其中,石楼镇大岭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新桥村等18条行政村被评为广东省百镇千村示范镇村,沙湾街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

  推动治理精准科学。依托市委全面推行的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建立“镇街—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苑区)—居住片(楼栋)—全体居民”群众动员体系,自上而下逐级逐人组建各层级微信工作群,及时精准传达政令,实现“信必达、呼必应”,把村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突破口,切实解决好家门口操心事、烦心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