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念好“山海经” 发力“新赛道”

    

  塑造现代农业农村新动能、新优势 广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

  珠水浩荡,诉说的不仅是千年商都的悠悠积淀,还有冲积平原、滨海湿地与丘陵山地交织而成的农业发展史。从珠江三角洲深厚的农耕文化中走来,广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塑造现代农业农村新动能、新优势,无疑是广州持续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表率的必由之路。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

  古诗里说,“乡村四月闲人少。”其实岂止四月,现在广州乡村是“月月”都“闲人少”。广州坚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猪粮安天下。在粮食生产上,广州部署创建7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方”,组织超百家社会化服务机构跨区协同作业,春播水稻面积18.2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在肉蛋生产上,广州健全生猪产能调控机制,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3.8%;建设亚洲单体最大蛋鸡产业基地集群从化区壹号蛋鸡产业园,年设计产能可达6万吨。

  从化太平镇沙溪水库旁,依托“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禀赋,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

  在这些“招牌菜”之外,广州还发力新赛道,唱响新时代“海洋牧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彬告诉记者,广州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初选水产品流通、加工、渔港建设和水产种业等4类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7.3亿元,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制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和装备智能化、种业特色化、养殖现代化的科技研发高地,即“两中心一高地”。

  一季度,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79亿元,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同比增长5.3%。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各种要素“多向奔赴”的集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广州市制定了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案,推广运用“农融通”平台,导入广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4500家,促成融资超3亿元。在各项措施综合激励下,广州市去年成为全省首个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的城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3683.6亿元,同比增长2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个百分点。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不断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杨庆华则介绍说,广州打造“家门口”的村居就业服务驿站,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目前全市已建设154家就业服务驿站(今年新增55家),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主题、大学生主题、人才主题、港澳青年主题等多样化站点集群,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就业服务,成功帮助5000多人实现就业。全市共有799个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全市11个区充分就业村建设率全部达标。

  乡村运营计划的学员正在进行收割水稻实训。

  在增城,当地建设增城丝苗米、仙进奉荔枝、迟菜心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53.7亿元,同比增长9.4%。“增城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增城的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增城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王长春信心满满。

  在花都,当地出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和农业农村改革8项举措,“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花都区副区长徐容雅说,该区持续培育高素质农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了1.91∶1。

  推进“科技利器”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今天的广州,农业生产也早已从“才了蚕桑又插田”的传统形态,蜕变出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壮阔画卷。

  广州坚持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工业化思维赋能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提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聚焦良种、良技、良机三个关键点,激活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的乘数效应。

  农业发展,种业为先。广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扩大种业基金规模至4.4亿元,新增70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占全省66.7%),新发布农业主导品种49个。广州第一所渔业研究院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正式启用,广州种业之都开园。

  南沙渔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机服务无微不至。广州新发布农业主推技术24项,组建25支农技服务“轻骑兵”,新增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954名,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

  此外,广州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建设,建立1.2万亩数字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新建5个稻谷烘干中心,项目产能达390吨/批次。

  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是广州农业的三个增长极,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规模效应。首先,广州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扩能增效”行动,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创建名单。新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7家,总量跃居全省第一。其次,举办“乡村振兴暨都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活动,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超百亿元。除此之外,广州又聚焦主导产业打造6条产业分链,“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蝉联全省第一,3个产品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广州还瞄准预制菜风口,打造南沙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全市累计培育预制菜加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5家;6家企业入选《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占全省上榜企业总数的30%。

  把乡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生态宜居”紧随“产业兴旺”之后。广州从细节出发,大手笔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谋划从“美”到“更美”,再到“大美”的跃迁。

  近年来,广州始终坚持把乡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和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提升广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

  作为“生态宜居”的基础,广州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持续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巩固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成果,从化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时,通过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农村道路提档升级等攻坚行动,广州9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在打扫干净院子之后,广州又宕开一笔,书写乡村示范新篇章:启动实施“新乡村示范带+”工程,拓宽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外延内涵,在巩固提升现有7条精品示范带的基础上,规划再新建7条,初步实现“一带一韵、一带一特色”的乡村特色风貌。

  经过不懈努力,广州打造出乡村治理新标杆,新增7镇、49村入选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累计1镇7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打造了一批“清单制”“积分制”运用治理试点。

  此外,广州还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

  广州农村集体资产总值达3021亿元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州坚持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深入实施强镇兴村、“穗农奔富”行动,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通过加大农村集体产权管理,广州农村集体资产总值达3021亿元,农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亿元。同时,广州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达67.4%;加快建设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66万亩,带动面积27万亩。为增强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广州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在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广州包揽全省获奖项目。除此以外,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2.075亿元支持北部山区乡村发展,深化“千企兴千村”对接机制,村企成功结对1292个,累计投入帮扶物资总值达53.18亿元,开展对接帮扶项目1004个。

  唱响共同富裕“大合唱”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彬透露,下一步广州将持续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海洋牧场建设,保持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力争蔬菜年产量达39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48万吨、生猪出栏达68万头以上。

  同时,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深入实施现代特色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南沙区筹建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加快推进6条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分链建设,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力争全年花卉产值达75亿元以上,水果产量达80万吨以上。

  华农团队科技“加持”,栽培出大如“表盘”的新品种蓝莓。

  此外,广州也将精心描绘岭南乡村“水墨画”,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域实施“五个美丽”专项行动,打造绿美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水墨丹青”等7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出新”向“串点连线成片”带状发展。

  最关键的,是聚力唱响共同富裕“大合唱”。广州将全面推进强镇兴村,持续深化千企兴千村等工作机制,推动各类积极因素加快向乡村聚集,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聚焦特色产业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促进农民就业和农业经营增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兼具广袤农村和繁华都市,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广州重任在肩,更大有可为,百舸争流,赛龙夺锦,就在今朝!

  数读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79亿元,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同比增长5.3%。

  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导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4500家,促成融资超3亿元。

  种业振兴行动

  扩大种业基金规模至4.4亿元,新增70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占全省66.7%),新发布农业主导品种49个。

  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建设

  建立1.2万亩数字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新建5个稻谷烘干中心,项目产能达390吨/批次。

  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

  新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7家,总量跃居全省第一;聚焦主导产业打造6条产业分链,“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蝉联全省第一;累计培育预制菜加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5家。

  新型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资产总值达3021亿元,农村集体收入超过400亿元。

  “千企兴千村”对接机制

  村企成功结对1292个,累计投入帮扶物资总值达53.18亿元,开展对接帮扶项目1004个。

  乡村治理

  新增7镇、49村入选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累计1镇7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