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三农要闻

广州增城:撂荒地变丰收地 早稻产量2000万斤

    

  

  2022年上半年,产业园早稻种植面积约2.5万亩,亩产约800斤。

  金穗飘香,丰收正忙。7月16日,近广州地铁21号线朱村站的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开镰收割。2022年上半年,产业园早稻种植面积约2.5万亩,早稻产量约2000万斤,亩产约800斤。增城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牢牢端稳广东饭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产业园不断吸收撂荒地,做好复耕,变撂荒地为丰收地。

  2021年,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4.51亿元,带动农户5300户。眼下,广东超1300万亩早造水稻陆续成熟收割,全省收割进程已过七成。产业园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5G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文旅深度有机融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交响乐”。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稻稻菜”“稻稻花”

  “今年早造水稻收成不错,亩产有800斤左右。”坐在不大的办公室里,韩建华时不时透过玻璃窗看稻田收割进度。韩建华是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科旺农业朱村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最近几日,韩建华就没怎么合过眼,“每天要收割多少湿谷,哪些收割机要轮检,今天要收哪块地……”韩建华说,这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

  仓廪实,天下安。维护粮食安全既是企业也是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韩建华告诉记者,6月的“龙舟水”和7月初的“暹芭”给产业园的夏收带来不小挑战,强降水和大风导致几百亩的水稻倒伏。“水稻长期泡在地里会发霉变质,因此抢收是关键。我们现在主要是要抢季节,把稻谷能‘抢’一点是一点。”即使近日艳阳高照,韩建华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都在计算收割量。

  

  在增城丝苗米稻田公园的打卡点,丰收的金黄尽收眼底。

  而受限于还未建成配套的烘干设备,今年,韩建华在夏收的旺季仍需依赖第三方烘干厂家,“只有他们调度出来有炉子了,给我们烘多少吨,我们才收割多少送过去。”韩建华告诉记者,13.5%是水稻的国家安全存储水分标准,而近几日露水较多,韩建华总是让农机手10点再开工,“稻谷多晒一会,水分就少一点,烘干的时间也就短一点。”韩建华说。

  除了管理、种植好产业园自有的水田,科旺农业还在不断吸收撂荒地,做好复耕,防止耕地非粮化。“很多别人丢掉了不种的田,我们都捡起来种。去年晚造我们才种了1600多亩,但是今年早造我们已经种了4000多亩水稻了。”韩建华告诉记者。而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上半年,产业园早稻种植面积约2.5万亩,早稻产量约2000万斤,亩产约800斤。变撂荒地为丰收地,不仅巩固了公司和产业园生产发展的根基,更牢牢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撂荒地被收回来前是种香蕉、草皮的,对地力的损耗非常大,所以我们把地收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有机肥提升地力。”韩建华认为,产业园不能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种植,而是要循序渐进提升地力,“地力提高了,水稻的质量、产量自然上去了。”

  

  产业园水稻全程农业机械化率达95%以上。

  产业园不仅维护粮食安全,还靠发展稻田养鸭、推动水稻轮作生产,实现生态种植。

  在产业园一隅,有一片鸭稻共生田,鸭子在水中游泳时能松土,觅食时能清理害虫,鸭子的粪便更是天然肥料,稻谷成熟后鸭子还能卖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片共生田中得以完美展现。

  在双季稻轮作的基础上,产业园科学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发展“稻稻菜”“稻稻花”的种植新模式,盘活冬季农闲地的同时,利用油菜花和菜心提高土地地力。“油菜花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的根系是往下长的,可以减少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保水保肥能力,逐步恢复提高地力。”韩建华告诉记者,“去年我们移栽了30多亩油菜花,不仅好吃,开花之后还能引来无数蜜蜂采蜜,有蜜用功能,开完花之后收割,又能作为饲料卖钱。”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地力、拓宽增收渠道,一石三鸟,有力推动产业园水稻种植绿色高质量发展。

  发展5G农业

  从产到销有“据”可依

  “现在日子好过了,收水稻不用自己下田,让机器去收就行了!”站在田垄边上的农民乐叔笑着说。

  产业园自成立以来,科旺农业积极探索适合广州北部水稻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与模式,大力推进有机水稻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据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城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在82.9%左右,产业园的机械化率达95%以上,而科旺实业在朱村的种植基地机械化率高达98%。

  “种植水稻用插秧机,田间管理用无人机,收割水稻用收割机,收割之后的土地用翻土机翻土,旋耕机旋耕,收下来的稻谷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晒谷,直接用烘干机烘干,方便又快捷。”韩建华说。

  在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的产业园规划图中,5G农业智慧平台格外亮眼。“土壤水分多少、哪块土地缺水,到时在一块屏幕上一目了然。”韩建华说。目前,产业园内的多谱无人机、地面摄像头、虫情观察设备等一应俱全。据悉,5G农业智慧平台可实现水肥灌溉全自动化、病虫害智能预警、农作物质量追溯等功能,大数据共享平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环节,都将采集上传相关质量安全数据,让丝苗米生产方案选择、过程控制、农事管理、施肥配方、产品销售等工作将有“据”可依。

  除了耕种朱村基地的4000亩稻田,科旺农业还开展了水稻种植全程托管服务,对农户开展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配肥、统一机插、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的“六统一”服务,每亩收取成本费用,通过规模服务降低农民经营成本。

  机械化改变了农民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全程托管服务从耕、种、管、收到烘干“一条龙”全包更是让农民安心享乐。农民耕地的积极性高了,撂荒地减少了,公司的机械利用率高了,产业园的经济效益提高了。

  促农文旅融合

  产业园成网红打卡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机的轰鸣声中夹杂着小朋友们整齐划一背诵《悯农》的声音。稻田里,一群头戴草帽、手持镰刀的小朋友正卖力地割禾。金黄色的稻田成了孩子们劳动素质教育的绝佳课堂,这是产业园发展农文旅融合的项目之一。

  “如今时代变了,孩子们在田中很难看到农民的辛勤劳作,体会不到粮食的宝贵。我们特地带孩子们来亲自收割水稻,体悟劳动的艰辛,也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带队的幼儿园老师说。

  “三二一,茄子!”“给我也拍一张!”“换个姿势再来一张!”……午后,产业园内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不断寻找最佳拍照点、变换拍照姿势“打卡拍照”,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正值丰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田与湛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风景宜人;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白鹭、燕子时起时落,生机盎然。

  推进水稻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科旺农业下足功夫:产业园内设置了多处网红打卡点,还设置了观景台、稻田民宿等场所,周边游客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来产业园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丰收喜悦,产业园成为放松身心和拍照的好去处。

  虫情监测台前面的小路上,一群身着黄色上衣的学生正俯身绘画,给机耕路披上五彩斑斓的外衣。“整幅地绘是由中山大学姚友毅教授作为艺术指导,由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共同设计完成的。”带队老师蔡美风介绍,“我们的想法是把这幅彩绘打造成为朱村旅游的打卡点。”蔡美风说。远处看去,整幅彩绘的色彩色调与跟稻田完美契合,走在这条‘彩带’上,仿佛感受到稻田里四季的变幻。“这么美的乡村,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新乡村的面貌和乡村振兴的成果。”

  距离稻田彩绘500米外的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内,许多游客正在游览。带着爱人和儿子一起来游览的市民苏大弼告诉记者,他们正好住在朱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个产业园“很出片”,便在周末带着家人一起来游玩。“这里的环境和配套建设都不错,很适合发展成教育实践基地,好好宣传增城丝苗米。”苏大弼说。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