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区镇连线

增城区:深入推进乡村风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

    

  从增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工作部署,今年4月,增城区制定发布《广州市增城区推进乡村风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农村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方案指出,增城区将深入开展“1293N”行动,即成立1个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两步走提升乡村风貌品质,2025年底前取得显著成效,2026—2027年巩固提升并形成长效机制;开展9大风貌攻坚行动;建立健全3大机制,推动精细管控与资源盘活双向“赋能”;增城区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出台乱搭乱建整治、农房风貌整治、宅基地腾退、农村“三线”整治等多个配套政策,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开展乡村风貌品质综合整治提升。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焕新”行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增城区将围绕村容村貌、农村污水、“三线”治理、乡村绿美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持续开展“焕新”行动。

  村庄清洁行动。一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动员村社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志愿者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二是加强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管理事宜。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探索实施“红黑榜”制度,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各村居加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对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加大巡检巡查力度,确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规范用水行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线”治理行动。研究出台新搭建农村“三线”规范工作指引,合理规划各镇街每个年度需整治的数量和范围。按照“强弱分设、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的技术要求,以入地、入管、捆扎等方式,改造、整理或拆除空中横跨道路、杂乱无序、低垂松垮及私拉乱接的线缆,清理废弃架空线缆和线杆,消除各种弱电飞线乱搭乱接问题。

  乡村绿美升级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绿化工作有机结合,摸清村庄绿化新增植树空间,广泛动员党员群体参与乡村绿化工作,开展绿美乡村“五个一”活动,做好“四小园”规整修缮,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同时,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特色景观串珠成链,以打造最美旅游公路为契机,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强化县道、农村、护路林等绿化美化工作。

  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统筹农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一村一策”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加快推进通村社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维护提升村庄公共场所健身休闲儿童玩乐等设施。

  重点开展农房风貌整治“攻坚”行动

  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点推进农房风貌整治“攻坚”行动,增城区认真落实农房信息摸排工作,要求各镇街组织开展农房基础数据调查,建立基础台账,通过危旧房清理整治,为乡村风貌品质提升奠定基础。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工场作坊遗址以及古驿道等;对地域特色类,重点挖掘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习俗,建设各具特色的岭南美丽乡村。

  违建清理行动。加强对镇街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零容忍”整治清拆“两违”建筑,到2025年底部分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依规重点拆除村庄及周边乱搭乱盖、违法建设;加强宣传发动,鼓励农户自行拆除。

  房屋整治提升行动。结合典型镇村培育、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以“四沿”区域为重点,全面推进房屋整治提升行动。各镇街根据各村社农房风貌摸排情况,制定“一村一策”, 对存在问题的房屋分阶段、分区域依法清拆整治。对裸露房,鼓励村民进行外立面美化、亮化,指导镇街、村根据裸露房清单台账,结合具体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建筑废料资源化利用行动。在整治过程中,对有价值的旧建筑材料应加以利用,对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古祠堂、古树名木等进行挂牌保护和妥善利用。落实建筑废料分类和回收处理标准指引,推广废料制成的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建材,用于建设改造基础设施、乡村景观、生态护坡等。

  推动精细管控与资源盘活双向“赋能”

  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农村精细化管理是优化乡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增城区将强化规划设计管控机制,合理布局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积极探索闲宅流转机制,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废弃低效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鼓励村民通过内部调换、补偿等方式流转旧房。

  在农村建房方面,优化审批机制。打通全流程链条式管理路径,细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办理流程等,出台工作指引,简化审批材料,设立“一个窗口”受理全流程新建农房建设审批,让村民可以通过正常手续报批。

  强化支持保障,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强化政策指引,构建乡村风貌品质提升“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推广“党建+人居环境”工作模式,发挥群团力量,多举措调动党员与群众合力。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广积分制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

  强化用地保障。村庄规划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的空间保障。对符合要求的村民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保障村民 “一户一宅”和“住有所居”。积极盘活农村旧住宅、闲置宅基地、空心村等低效建设用地,为村庄未来发展腾出建设空间。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