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乡村美丽庭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方庭院,满屋时光。近年来,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沪郊乡村,乡村美丽庭院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定位。
方寸之间,是温情质朴的乡愁归宿,是儿时嬉戏的欢声笑语,是春光乍泄的世外桃源,亦是村民此心安处的念念不忘。
建设美丽庭院正成为上海提升村容村貌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是本市乡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据相关数据,2023年,全市完成10万户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从杂乱到有序,从整洁到精致,这10万户散落在沪郊的美丽庭院,串出了上海乡村生态宜居的“风景线”、产业兴旺的“振兴线”。
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有“依”有“据”
2021年以来,本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一项重点任务推进实施。各职能单位紧密配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美丽庭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总体部署,推动本市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市农业农村委在总结各区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上海市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工作指引》,为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提供依据。
新一轮市委民心工程(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28万户乡村美丽庭院建设。在2023年全市完成10万户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本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建成3.2万户乡村美丽庭院。据第三方公布的“2023年度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村民满意度调查”显示,对于本市美丽庭院建设,有82.5%的村民表示“非常好”,15.5%的村民表示“较好”。(下转2版) (上接1版)
在政策引领下,各涉农区积极行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闵行区制定《闵行区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意见》(闵府规发〔2022〕1号),对于成功创建美丽庭院区级示范户且成效持续巩固一年后,经区级复验合格的,给予2000元/户的一次性奖励资金;嘉定区以“基本+叠加”的标准对行政村进行奖励,从区级层面落实2600万元的长效管理资金,镇级不同比例叠加配套,鼓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
创新模式
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美丽庭院建设离不开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庭院虽小,但与村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各区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愿。
去年,金山高新区欢兴村立足实际,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实行“以工代赈”新模式绿化美化“小三园”。在全村范围内摸排乡贤能人、闲置劳动力与家庭收入较低的村民,通过精准排摸共有39名村民加入“以工代赈”队伍,将村内闲置劳动力有效转化为人居环境优化的新动力。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回收旧砖78000块、旧瓦14000片、旧缸48个、石磨盘21块、旧猪槽2个、牛车盘1套……村民除了自觉参与门前三包“小三园”建设之外,还就地取材、废旧物利用,在村域内开展垃圾清运、乱搭建拆除,砌砖砌瓦、修筑篱笆等环境美化工作,对村主干道烟漕路两侧共137户农户进行宅前屋后环境整治,将“小三园”打造成为绿色循环的乡村一景。
宝山区开展人居环境重点村“百日攻坚”行动,实行“一村一方案”;嘉定区依托“一网统管”,实现人居环境问题从发现到整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青浦区考核宅前屋后环境;松江区利用农村人居环境“保基础+促提升”资金,分类实施村庄环境建设;奉贤区以农村人居环境责任区制度为重要抓手,引导村民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参与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以宅基庭院面貌的焕然一新助推村庄风貌的全面提升;崇明区结合花卉、民宿、农旅等新业态,打造美丽庭院。
以浦东新区“星级户”评定为例,该区通过五星户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片成景,以众多农村家庭的“小美”,汇聚成整个区的“大美”。航头镇牌楼村团结村民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用鲜花装点庭院与公共区域,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式,用扮靓乡村、美化环境来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2023年底,在全区推行的星级评定中全村星级户达90%以上。
闵行、金山等区通过积分制等方式,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氛围,让群众愿意干、用心干,有效提升了乡村环境品质。金山区吕巷镇姚家村大力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度,以户为单位,围绕十个方面制定村级考核及积分奖励细则,每个家庭都可以凭借积分额兑换日用品,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庭院建设的积极性。
除了村民的积极参与,各区、镇、村三级相关部门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纷纷加入这项工作中来,共同为乡村环境美化贡献力量。比如浦东新区妇联会同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持续激发农村家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带动性。
此外,本市还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评活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庭院、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
赋能“美丽庭院+”
挖掘方寸之间新亮点
乡村美丽庭院不是千篇一律,延伸庭院内涵以一方庭院为载体,大力发展“美丽庭院+”,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致富园”,如何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注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元素,将审美文化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带动富民产业的美丽庭院。
青浦区依托花卉、民宿、农旅等新业态,将花卉种植与庭院建设相结合,形成了“花海田园”的景观特色,在全区积极推动民宿产业发展背景下,将庭院打造成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赵巷镇和睦村和方夏村,坐拥区域发展核心地带,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通过农宅整治、打造“小三园”等美丽庭院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让村里的“小三园”成为乡村旅游线上一道道亮丽风景。将和美乡村的美丽庭院“盆景”,变成既可观又可食的乡村新产业,在保持本村特色的同时更加高效地利用美丽庭院空间,挖掘“美丽庭院+”价值,使村民成为这一变化的主导者与受益人。
闵行区浦江镇汇东村依托“葫芦IP”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庭院或自留地种植葫芦,还“牵线搭桥”让村民与企业签订葫芦回收协议。签约企业会按照种植要求和技术规程对村民进行培训,帮助大家提高种植技术,提升葫芦产品品质,持续增加农户收入。目前,第一批已有50户村民进行了庭院种植,每户预计平均增收8000元左右,村民庭院的“方寸地”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一个个农家小院充满生机。
据了解,收获的这些葫芦不仅可以用来加工成葫芦粽子等食品,还可以加工成其他葫芦工艺品,随着私人定制需求增加,葫芦还可以被开发成乐器、酒具、药具等文创产品,实现了从葫芦加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
无独有偶,松江区泖港镇朱定村在推动空间秩序与形态整体提升的过程中,植根“药食同源,本草朱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理念,推广中草药种植,将村里“小三园”华丽变身为中草药科普园。将药食同源中草药免费发放给有意向种植的村民,并且邀请市农科院的种植专家上门提供技术指导,让村民种出枸杞、金银花、薄荷等28种中草药植物,通过宣传健康理念,引导村民健康生活。
在新一轮美丽庭院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上海乡村——这一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正在重新被唤醒、被定义、被赋能,乡村美丽蝶变或将成为新一轮乡村经济发展的“启动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回应着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完成其所承载的展现乡村风貌、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