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他山之石

上海崇明:把绿色农业作为核心基础产业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坚持生态立岛理念不动摇,把绿色农业作为崇明的核心基础产业。2019年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并积极探索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种植模式。同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此落地,经过两年多持续实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及支撑体系,减肥减药效果明显、稻米产品优质稳定、崇明大米品牌效应明显提升。

  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濒江临海、四面环水的地理环境,天然阻隔了外界有害物质对岛内的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坚持生态立岛理念不动摇,把绿色农业作为崇明的核心基础产业。2019年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并积极探索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种植模式。

  2019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此落地,经过两年多持续实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及支撑体系,减肥减药效果明显、稻米产品优质稳定、崇明大米品牌效应明显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崇明水稻的绿色技术模式为全国化肥、农药减量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在此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长期合作,希望在低碳农业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与探索。”2021年底,在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对项目产出表示充分肯定。

  崇明大米的高附加值之路

  以往,普通的大米,市场售价不过七八元一公斤,能卖到10元以上就已不算便宜。如今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崇明大米,5公斤的市场价格为248元,平均每公斤售价近50元。

  在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看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应从卖东西向卖理念、卖潮流转变。“崇明背靠大上海,这就是最大的销售优势。”黄震认为,崇明的农产品固然是优质的、为市民所喜爱的,但要打造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还需要在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产品的整体包装以及附加值提升上做文章。

  作为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拥崇明现代农业园区3000亩有机良田,其中1000亩为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核心示范基地。

  在种植大棚,笔者看到,替代化学农药的,是防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而肥料,用的则是蚕豆、稻秸秆等绿肥和羊粪混合秸秆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农场里的崇明白山羊也是吃着蔬果秸秆和有机牧草、玉米长大的,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闭环。简而言之,用最现代的种植技术辅以最传统的种植方式,打造出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的优质农产品。

  2019年以来,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持续遴选发展示范基地,有序扩大绿色水稻种植规模。包括万禾农业在内的核心示范点严格落实水稻品种、产地环境、养分管理、病虫害控制、智慧管控等生产规范。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经测算,项目示范基地稻米亩均收益优于常规水稻。依托示范基地品牌效应,上海市民对于崇明稻米和当地其他农产品的认可度也显著提升,盒马鲜生、米老板、本来生活等经销商订单渠道稳定扩大,崇明大米的市场价格大幅提升,对当地农户的增收效应十分明显。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认为,崇明区创新推出的稻米生产模式,是通过源头管控实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良好案例;在满足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方面,崇明绿色品牌大米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市场热烈反响,是推动上海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

  “农民田间学校”突破传统思维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众多农村地区开展参与式能力建设活动的主要方法。2019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三个阶段共15天全脱产的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邀请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知名水稻产业专家,讲授绿色水稻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稻米加工保鲜及互联网营销等课程。34名辅导员学员顺利获得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结业证书,来自崇明区竖新镇农技中心的冯加根正是其中之一。

  “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方式,将专题讨论、田间调查、实践操作、互动游戏等方式结合到培训过程中,让我对参与式培训的理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培训效果非常理想。”冯加根说,“其中一些内容或理念也突破了我们的传统思维,比如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强调生物多样性,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天敌对于稻田害虫的防控作用,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注意对天敌的保护。”

  2020年,冯加根作为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对本乡镇60名水稻种植户进行了8期培训,培训课程涉及稻田生态种养技术与模式、崇明区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7个方面。令他欣慰的是,“学员们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生态种养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认识到构建良好农田生态系统对于稻田病虫防治的重要性,病虫害防治的传统理念也有所转变。”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研究员王岫嵩说,“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生态循环农业规范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模式普及到了更多农户,不仅提升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还引导大家在理念和行为方式上实现了变革。”

  科技赋能都市绿色农业发展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前期水稻品种的论证选择,还是中期农户的栽培、种植技术规范、后期储藏要求以及品牌打造,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和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专家们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一亩地每季人工除草要花费1500元左右,而我们通过地膜覆膜栽培,用可降解薄膜替代人工除草,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控草效果也比较好,农户、企业很快接受这项新技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曹黎明说。此外,专家们还针对崇明绿色水稻有机养分来源、病虫草害控制、品牌价值提升等问题,研究出绿肥养地、绿色防控、生物调控、智慧管控等多种技术手段。

  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科技赋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立足服务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上海大力推进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开展绿色循环发展、科技装备提升、经营主体培育、特色品牌建设、产业融合增效等五大行动,聚焦打造一批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努力为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提供更加优质生态的农产品。崇明区围绕“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符合世界级生态岛水平的新模式、新做法,成为领先上海甚至全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

  王岫嵩提出,未来要吸引更多农场和龙头企业参与进来,汇集更多优势资源,形成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消费者满意、环境友好的多赢局面。

  叶军平期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诸多领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更加丰富、更加深入的创新与合作,让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迈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征程。

  文康农表示,“项目的结束并不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崇明合作上的终点,而是双方在低碳农业方面探索长期合作的起点。粮农组织将继续与崇明区政府密切合作,努力探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农业国际合作试点示范,输出低碳农业的‘崇明模式’,推动全球范围内农业‘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三方合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