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他山之石

杭州临安资源规划工作成果显著,为乡村振兴“赋能”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党中央赋予浙江光荣使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在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提出了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

  今年以来,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党委理论学习、固定主题党日活动、实地瞻仰安徽泾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形式,从百年党史学习中汲取磅礴伟力,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通过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打造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临安样本”,确权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不断描绘“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生活富”乡村新画卷,为探索城乡共富,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夯实区域乡村振兴基础。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好村民富裕的生态“底盘”

  夏至时节,临安天目山下,村民老石经营的民宿,订单排到了7月中。“到暑假生意更好,天目山是消夏的好地方,经常碰到上海、苏州方向的客人一住就是半个月。”老石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作为最早把天目笋干推介出去的“乡村能人”,老石见多识广,还是“村级事务通”,村里开会经常请他发表意见。

  “我们村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老石说,如今,政府不仅把人、河、耕地、建房都管起来了,“连山都管起来。”

  从建房到耕地,从河道治理到山体修复,老石的一番话,反映规划资源部门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所下“硬功夫”。

  “2003年,浙江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全面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杭州也是从那时起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时期,临安区横畈镇窑田畈村等一大批村庄依托村庄整治、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环境污染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面貌明显改善,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临安又紧跟市级部署,结合当地山地建筑特点,围绕文化铸魂、风貌塑形、风景赋能,因地制宜,打造了临安锦南街道锦源村等“杭派民居”,引导村民建房,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居住品质。

  如今,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临安正积极探索乡村地区规划编制技术路径,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单元研究的试点工作,将乡村规划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全面推动乡村区域风貌特色塑造和建设管控,并以乡村规划为引领,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持续补齐。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由党员专班带头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工作,以‘长牙齿’的措施保护耕地,着眼谋划杭州唯一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临安试点。”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紧跟全市部署,临安还实施了“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专项行动,266个项目已有一半完工。

  老石家附近的一处裸露山体,最近已重新披上了“绿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家就是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直接受益者。”在老石看来,政府持续把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好,就是护好了村民富裕的底盘。

  输出地灾防治“杭州样本”,护好乡村群众的安全“底线”

  吃过晚饭,龙岗镇东塔村村民老陈在小区门口和邻居唠起了家常。

  老陈背后的“龙岗家园”,是超强台风“利奇马”后,政府为受灾群众建设的安置房,看上去和市区销售的商品房一个样。

  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诱发临安西部山区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老陈就是那次台风的亲历者。“如今住进新家,感觉安全多了。”

  台风后,除了为受灾群众建设新家,临安针对受灾严重的龙岗、岛石镇,还启动了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老陈家里的5亩山核桃林,如今已经退耕还林,“每个月能按时收到政府的补助。”

  这些是老陈亲身经历的变化,还有一些他无需知道却已全省闻名的“底线”工作。

  短短两年时间,在省市规划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安对全区18个乡镇15410个有人居住的斜坡单元进行了全面调查,分级建立“一坡一卡”,通过将各风险点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纳入当地270个行政村的398个网格管理体系,全面夯实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根基。当地还通过党建统领,充分梳理了部门职能,实现规资、气象、应急、交通等各个部门紧密协同联动,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置。

  4月28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临安拉开帷幕,大会发布了我省首个《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工作手册(临安版)》。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评价说:“手册是浙江、杭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贯穿了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平时常态管理、战时闭环管理、源头预防管理和责任落实管理等各个环节,列举了临安的典型案例,对我省县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以本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杭州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深入开展新一轮地灾防治“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将临安经验向全市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地灾风险“数智防控”杭州做法,确保关键时刻措施更扎实、救援更精准、救灾更有力、避险更有效。

  眼下,依托数字化改革,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全面开启“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模式。

  “我们在全区选择了31处险情较大、成灾风险较高、威胁人数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预警。”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原有群测群防工作体系,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预警发布、现场调查、应急处置、信息上报等环节工作机制,完善管理闭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

  确权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做大农村共同富裕的资产“底数”

  停车场满满当当,龙潭嬉水区游客大排长队,农家乐、民宿和森林小木屋一房难求……

  这样的“人从众”场景,最近正在临安区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上演。

  “曾经,我们这里也是‘穷乡僻壤’,面临缺土地、缺钱的发展困境。”高虹镇干部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一切的改变,起始于村集体资产的“盘活”利用。

  以往,农房只能自住,无法用于流转、抵押,“如何让农村产权资本‘动’起来?让沉睡资产‘活’起来?让农村产业‘旺’起来?”一直是规划资源部门探索的乡村振兴难题。

  2019年,以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重点推进以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为主的“12+X”项改革,以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龙门秘境生态好,许多人慕名而来,面对当地缺地、缺空间和钱去发展旅游经济的困境,我们首先对龙门秘境所在3个村发放了1000余本土地承包权证和房地一体不动产证。”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基础,当地实现流转土地、山林3000余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00万元,颁发经营权证5本800余亩,流转了32幢闲置房屋。

  有了盘活的“钱”和“空间”,当地就有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有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底气”。

  如今,高虹镇吸引社会资本一起,组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运营公司,共投资金建立了700亩高山戴妃皇菊产业基地、开办3家高端民宿、运营1个户外拓展基地,形成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

  通过盘活资源,“龙门秘境”3个村每年分别获得租金收益20万元,闲置农房也由原先的零收益提高到了每年每幢租金1万元以上,农户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18亿元,沉睡的“资源”变成了“资产”,夯实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资产“底数”。

  值得一提的是,临安还通过数智赋能,打造“天目农房”全周期“掌上”服务管理平台,村民通过“浙里办”或微信小程序,即可享受农村建房申请、审批全流程“掌上办”,审批、发证“一条龙服务”。接下来,平台还将新增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村庄规划查看、线上图集修改申请等功能,充分将原先割裂的农房建设申请、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办证、流转办证等集成为线上“一件事”,实现村民农房事项“一次不用跑”。

  “杭州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很重要的部分无疑是区域共富、城乡共富、群体共富。”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负责人表示,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监测、修复,扩面赋权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书写规划资源“头雁”风采。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