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他山之石

深圳守护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当好“都市农夫”

    

  这座城市,没有农民,没有农村,却坚守着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这是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全国领先的都市农业创新试验田。

  在6月25日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圳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当好新时代的“都市农夫”。

  空中俯瞰,位于穗深港黄金走廊重要节点的产业经济大区宝安,一块块“马赛克”,色彩斑斓。这些阡陌纵横的农田,点缀在福永、航城、石岩、新桥和燕罗街道的版图上,与青山绿水相邻,与工业园区错落,形成自然与城市蓝绿交融的风貌特色。

  早在2005年,深圳城市化全面完成,彻底告别农村和农民的同时,也在全国率先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国家全面推行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国土空间保护政策提供了先行示范探索。

  尤其是自2016年我国全面推进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来,深圳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城市开发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保护管理耕地,奠定了如今大城大田、大密大疏的“美丽深圳”格局,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写下生动注解。

  “永久”显示了国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决心。在全国划定的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版图上,深圳的耕地保有量任务为4.0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万亩,主要分布在光明、宝安等7个区(新区)。这些农田、耕地,作为深圳生态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城市健康发展,也是城市景观生态功能网络、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单位之一。

  纵览粤港澳大湾区版图,光明是对标世界一流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深圳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多的“农耕大区”。2019年以来,深圳邀请全球“大咖”擘画光明建设蓝图,确立了“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了“一环四廊”的生态骨架,山、水、林、田、湖、草等全域全自然要素的统筹保护利用,与文化底蕴、历史建筑、科研产业等融合渗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城美丽画卷。

  近年来,深圳的农业试验田、产业研究实验基地等一直面向全球招商,诚邀世界高手来深“种田”。但这不是一般的“种田”,而是打造最严、最优、最好耕地保护利用先行示范区,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农业创新试验田。

  比如,发展分子育种、无人农业等,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保障。5G技术智慧农业,对农药过量施用监控预警,等等。如今,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及智慧农业软件研发等农业创新成果,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占全国总量不到2/10万的深圳永久农田含金量满满的最大“收成”。

  面向2035年,《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较以往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未来15年,深圳将在生态结构方面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大力推进耕地融城、森林入城、碧水串城,同时通过耕地数量监测与质量评价等监管措施,将宝贵的耕地资源打造成全国领先的都市农业创新试验田,引领高密度超大型城市走出一条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新路。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