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三农要闻

弄潮电商、发展文旅、打造IP……广州荔枝产业向“新”而行

    

  新农人的兴“荔”之道

  岭南夏日,蝉鸣荔熟。

  荔枝,自古以来盛产于岭南,它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千百年来岭南人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的果实。

  今天,荔枝因人的创造性有了更多新花样。一群带着新思维、新技术的年轻人投身荔枝种植、销售、产业开发等,他们有的用一颗荔枝撬动整座村庄的文旅产业,有的将荔枝推广为高端“网红”水果、论颗来卖,有的把鲜荔枝送到了全世界……

  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州增城、从化荔枝种植、销售一线的3位年轻人。对他们而言,种荔枝、卖荔枝不仅是养家糊口的生计,更是一份可以创造价值的事业。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一批懂农业、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正成为荔枝产业里的“兴农人”。

  他让荔枝种植园变成文旅园

  蓝天白云下,红彤彤的妃子笑挂满翠绿枝头,风景美如画。“荔枝熟了,朋友们,6月1日开园,老地方见!”广州市增城东林果业园负责人刘镜超在镜头里吆喝,随后镜头切换到身后500多亩的荔枝园。

  增城荔新公路旁、广州华商学院对面,是一片低缓坡状丘陵,坐落其间的东林果业园是一家以采摘、旅游、观光、休闲为特色的生态荔枝园,种有10多个品种、1万多棵荔枝树。每到荔枝成熟时,刘镜超就会出现在镜头前,通知新老朋友前来采摘。

  “80后”刘镜超是一名典型的“荔三代”。2011年,即将毕业的刘镜超在父亲的建议下试水网上销售荔枝。10多年前,电商还在起步阶段,门户网站大行其道,刘镜超试着在贴吧、论坛等发帖、回帖,甚至自问自答。效果出乎意料:在他发帖第三天就有陌生电话打来,为果园带来有史以来第一组采摘客,随后陆续有人通过网帖找上门来采摘。“第一单是一家三口来摘三月红,我骑摩托去华商学院接他们,最后收了50块钱。”刘镜超记忆犹新。

  2012年,搜索引擎推广兴起,刘镜超自掏腰包购买百度搜索推广。“一个点击六七毛钱,投了2万元广告费,带动当年采摘和销售收入上升至100万元。”他说,第二年,父亲“豪掷”5万元,支持他对果园进行小规模改造,提升采摘体验。

  一边上班,一边担任家族荔枝园的“兼职销售”,刘镜超见证了荔枝触网模式的进阶。2019年底,专家团队挂点指导东林果业园,探索克服中晚熟品种荔枝“大小年”技术,刘镜超时常请假回家学技术。2021年,他辞去办公室工作,全身心投入果园的管理经营中,成为一名“新农人”。

  这几年,短视频、直播如火如荼。2022年,刘镜超与好友尹耀城联手,摸索运营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开启了荔枝触网的3.0版本。“2022年恰逢同城郊区游火爆,我们做了一个月的推广,开园首日有4000人来采摘,车龙排了两公里,满山都是人,荔枝都不够采。”刘镜超说,近几年,通过视频引流,东林果业园每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

  在专家的指导下,东林果业园突破传统经验式管理,进行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包括抽疏果树、推行割草、碎枝还园、整顿卫生等。杂草影响果树生长,且不便于管理,传统的做法是喷除草剂,可喷了药的地就像被炸过的废墟,除了草又没法保土保湿,果园常泥水横流。东林果业园通过人工种植宽叶雀稗草,“挤走”杂草,再定期割草,保证树下常年有草皮覆盖,提升了果园的管理效率和观光颜值,2021年,其成功入选增城“美荔果园”。

  在刘镜超的打理下,凝聚家族三代人心血的东林果业园从种植园变成了文旅园,年收入近7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就业。

   她将鲜荔枝一颗一颗销售

  晨露时分,刚从树上采摘的荔枝被送到生产线进行智能分拣、精准清洗、预冷、检测……一颗颗荔枝装进包装盒,被送往世界各地。让荔枝搭上电商快车的人叫刘淑芬。她拥有荔枝种植基地1700亩,与农户签约合作基地达几千亩。

  不过,与她最先结缘的农产品却是番石榴。20世纪90年代,刘淑芬的母亲将增城盛产的石厦番石榴销往香港。2008年起,受经济环境影响,番石榴销量受挫,2009年,在一家公司当平面设计师的刘淑芬帮母亲在网上推广番石榴,首战告捷。

  同年,刘淑芬辞职返乡,踏上从农之路。2013年,她成立创鲜公司。当时,顺丰优选启动“南果北卖”,急需一款产品打开局面,找到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城荔枝。于是,两家公司牵手,打算通过电商方式将增城荔枝销往全国。

  第一大难题是保鲜。刘淑芬不愿用先泡冰水再长途运输的传统方法,“泡了冰水后,荔枝外壳会变暗,甜度也会稍降,就不是增城荔枝的本味了”。几次试验后,她决定用物理降温方法,先预冷,将荔枝果心温度降到10℃以下,再用泡沫箱、吸塑盒加冰袋的包装方式出货,之后全程冷链、航空专机运送。

  没几天,一个投诉电话找到了刘淑芬。一位来自北京的顾客质疑:“这些荔枝是不是打药了,怎么会这么红?”原来,此前荔枝被运到北方时,外壳已发生褐变,有些北方消费者甚至没见过荔枝鲜红的本色。刘淑芬通过视频解答了消费者的疑惑。这件事让她意识到鲜荔枝在北方的市场前景。桂味和糯米糍在本地卖,1斤只能卖10块8块,而通过电商销往北方,298元5斤都有市场。

  此后,她结合专家研究、自身经验优化荔枝保鲜技术。2022年,她打通了出口渠道。“如今我们的荔枝从摘下到欧洲客户的手上,可以做到货架期7到10天,颜色和风味仍然能保留。”刘淑芬说。

  十余年间,电商快车将增城荔枝送往全国,又送到加拿大、英国、阿联酋、美国等地。

  但对刘淑芬来说,这仍不够。2016年起,刘淑芬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小佳荔。她借鉴进口水果的营销思路,将荔枝从商品升级为礼品,论颗销售。她租下700亩流转土地做自控基地,将基地里的荔枝高接换种为品质优良的仙进奉,按标准化方式种植生产。2019年,她带领团队设计荔枝礼盒,礼盒里的荔枝被一颗颗排列,每颗大小、果型、颜色几乎一样。与此同时,她还不断优化荔枝从种、采到运输的环节,给每颗荔枝做质检、溯源。

  小佳荔果礼推出市场后引发议论。后来,有客户找上门来拿货,刘淑芬知道,这份果礼被市场接受了。去年,小佳荔品牌的荔枝销量达300多万斤。

  他给冰城送去从化荔枝的甜蜜

  近日,一棵挂满果实的荔枝树从广州从化区出发,经过48小时,抵达3000公里之外的哈尔滨,为第十一届哈尔滨荔枝文化节送去一份岭南风情。

  这场火爆全网的荔枝文化营销事件的策划者、推动者,是“85后”新农人、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曾发超。

  很多人不知道,曾发超是从快递员起步,开网店赚到“第一桶金”后,又返乡投身从化荔枝电商事业的。

  2009年到2011年,曾发超抓住了电商经济风口,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成家的他回到家乡生活,看到父亲用摩托车辛苦地将一筐筐荔枝运到批发市场售卖,他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荔枝放到网店里销售?

  想法很快变成现实。2015年,电商高速发展,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开拓线上销售板块,曾发超加入其中。公司在果蔬保鲜技术方面有很多积累,配合快递公司逐步解决了荔枝冷链、贮运保鲜技术、包装材料、售后服务等痛点,推动果蔬电商稳步发展。2020年初,生鲜电商迎来爆发,曾发超说,当时公司一个月就能网销水果蔬菜30万元,创下销售纪录。

  当年4月15日的一场直播是曾发超事业的转折点。那是一场公益助农直播,曾发超临时顶替同事上播。“晚上11点开播,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全场普通话最不标准的我,会引来那么多网友,流量达到了一天的峰值。”这让曾发超坚信直播可以创造更多可能。

  2021年荔枝季,他带着从化的大学生开展助农直播,将直播场景设在荔枝园里,为从化带来100多万元的荔枝销售额。“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将从化本土的井岗红糯打造成电商‘新贵’,果品单价由4元/斤上升到30元/斤,大幅提升荔农收入。”曾发超说。

  近几年,除了荔枝销售,曾发超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推动从化荔枝走出去,以品牌提升实现价值提升?

  2019年,在曾发超的推动下,从化荔枝“邂逅”冰城,只需不到6小时,一条全国最快荔枝配送线就能让哈尔滨市民吃上从化荔枝。今年1月,从化冻眠荔枝北上哈尔滨,成为“粤品北上”的标志性事件。今年6月,一棵荔枝树、一批鲜荔枝,为冰城人民带来南粤大地的甜蜜与热情,这棵荔枝树后被移植到北大荒的温室里,象征两地友好情谊。

  “广西砂糖橘北上出圈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网络时代,拼的就是注意力。这一连串的主动营销为从化荔枝带来了很大关注度。”曾发超说。“电商刚起步时,将货品摆上网就有人来买;现在要掌握技巧、懂运营,才能做好销售。”在曾发超看来,如今直播风口已过,只有塑造独特IP才有生存空间。“我们要赋予荔枝独特意义,才能让它被人们记住,最终达成消费。”这也是他不遗余力推动从化荔枝北上的原因。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