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广州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
欣欣向“龙” 唤起“百千万力量”
广州,一座既有繁华都市也有广袤乡村的超大城市。如何拓展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实现优势再造,成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新命题。以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之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成为一把关键的解题钥匙。
2023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广州瞄准特色发挥优势,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起步见效,以 “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让城市的战略空间成为经济腹地、发展潜力成为增长动力。
今年,“百千万工程”将迎来加力提速之年,广州将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做实这个“再造新广州”的有力支撑,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建立“百千万工程”四梁八柱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一年前,或许大多数广州人对于什么是“百千万工程”并不了解。如今,这一词汇已经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随着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人们逐渐深入了解这个来头不小的“头号工程”,既不是泛泛的日常工作,也绝非纯粹的“三农”工作,而是广州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建设“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阵地,广州11个区、177个镇(街)和2822个行政村(社区),呈现出创先争优、奋力拼搏的新气象,每个区都按省的分类推进工作——6个区开展“创先”行动,5个区开展“进位”行动;还有超百万群众参与摄影比赛,“晒”出自己身边的“百千万工程”。
在这背后,首先依靠的是体制机制的保障,构建起“百千万工程”的四梁八柱。
在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实体化运作后,各区、各镇(街)随即结合实际成立相应指挥体系,推动7个工作专班完善运行机制。尤其是“清单化”的目标举措,让176项重点任务量化实化,同时推动市有关单位出台109项配套政策文件,覆盖产业发展、帮扶协作、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主要领域,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体系。
广州还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对口帮扶机制、力量汇聚机制、信息宣传机制及全督查考核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横向对口帮扶,广梅产业园、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广湛产业转移合作园都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借鉴横向对口帮扶这一形式,广州推动市内纵向帮扶,出台“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22条”和市域内结对互促纵向帮扶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工作方案。“针对北部山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应有之义。”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尹自永说。
与此同时,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广州聘请顾益康教授、张启发院士等专家作为市指挥办工作顾问,成立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决策咨询智库。
通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和“双百行动”,人才、企业、高校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广袤乡镇迎来“市场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
重点突破走特色路 推动“强区促镇带村”同向发力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从名称可得知,“百千万工程”的发力重点在区(县)、在镇街、在村社。
作为一座有城有乡、有山有水、有江有海的超大城市,广州针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区域节点,推动“强区促镇带村”,通过“一区一策”“一镇(街)一策”,让各区街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之路。一年间,广州2区7镇57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是全省两个同时有2区入选典型县(市、区)的城市之一。
广州大吉沙岛上,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进行全自动化作业。
一区一策,走特色路,广州谋划各区差异化品质化发展,推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打造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黄埔、番禺、南沙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白云、花都、增城、从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看标杆引领,坚持产业第一做强区域经济,天河区连续3年排名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前三,黄埔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全国开发区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南沙区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9个(累计270个)……看项目支撑,在区域经济重大项目清单中,囊括了2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6万亿元,如今,广州白云站、小鹏汽车广州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城市更新腾挪发展空间,全市城市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0亿元,其中城中村改造完成650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完工47个。
广州黄埔区岭头山上,茶农打理自家的茶园。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广州增强镇街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住房公积金、社保等近百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银行智能柜员机,全市所有镇街基本实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全覆盖,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积极发展镇域经济,推动18个中心镇、8个专业镇、8个特色镇差异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能到什么高度,关键看“村”的短板补到什么程度。广州从细处着眼,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有质感。
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培育预制菜加工收入超亿元企业2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字号”农业品牌总量全省第一,让乡村产业越来越红火。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率先举办乡村CEO培训班,花都区竹洞村等4个村第一次聘请了自己的“乡村CEO”。走进花都国泰村,闲置民房变身的“科学驿站”坐满了研学少年,走进黄埔迳下村,纳米科技让传统水稻田变身“数字农场”,一条示范带,带活一片新乡村。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新算法”让生态实现价值转化
城与乡,从二元结构到融合一体化发展,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
随着区、镇、村重塑价值,从推动规划一体化到基础设施一体化,从要素配置一体化到生态治理一体化……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建设高品质的国际化大都市,决不能只关注城市,而忽略乡村。
为此,2023年,广州一方面完成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一方面发力编制7个典型镇建设规划,开展57个典型村村庄规划的优化提升,实现新增城镇空间全省第一,同时也正探索编制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5G网络作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城市的专利,在广州,行政村同样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事实上,往深一层想,如何实现要素资源均衡配置、生态环保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同质同标,都是广州要回答好的一道“改革创新”题。
去年,广州深入推进从化区全国唯一县域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增城区石滩镇省级试点,落地从化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文旅项目等5宗点状用地项目,增城区小楼镇落地广州市首宗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案例,在绿水青山处,通过“新算法”,真正让生态实现价值转化。
当然,“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起势有力,是我们“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底气。不过,这项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目前,广州已确立“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
未来,这项“头号工程”更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百千万工程”,唤起“百千万力量”,为广州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为全省拓展经济纵深作出新贡献。
专家“高”招
打造乡村风景道 重塑乡村价值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继元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经理 武戟
武戟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如何将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让乡村真正实现“连片协调、共同富裕”是关键一环。
去年3月开始,武戟牵头一众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组织下,对全市7个涉农区20余镇(街)近100个重点村进行考察。经过调研,形成了一本300多页的《广州农村公路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农村公路是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重要路径,据此建议广州打造一条环绕都市区周边的千里乡村风景道,将犹如满盘珍珠的1145个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形成体现城乡之美、生态之美的“广州项链”。
武戟坦言,广州虽然正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网络基本成形,区域间快速通道基本建成,不过,不少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网络仍不完善,需要提档升级,同时,这些农村公路本身也是极其宝贵的线性景观资源,可以通过精心规划建设和运营推广,把千里乡村风景道打造成广州独具特色的一张新名片,打开广州乡村振兴的一片新天地。
如何打造?调研组提出,这条乡村风景道以现有市域内公路网和绿道等慢行系统为基础,通过改造提升、新建和运营,形成一条串联全市众多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文化遗址及生态景观的路网,主线及支线长度约1000公里,其中若干精品段达到国家最美农村公路标准,部分段达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标准。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
广东2023年成绩
制定实施“1+N+X”政策体系,选取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作为首批典型;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从78%提高到83%、惠及5200多万群众,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骨干网组网投产,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958公里,新增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累计达7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累计达62个;
启动实施“田长制”,建成高标准农田169.8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00万亩年度任务;
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菠萝、柚子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油茶生产任务超额完成,水稻、生猪育种全国领先,水产种苗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国首位;
把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设立总规模240亿元的省产业转移基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建设,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650个、总投资超3200亿元。
广州2023年成绩
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建设7条新乡村示范带,94%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2区7镇57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乡村振兴考核连续第5年获得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
推动1833家企业与村成功结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