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去年恢复耕地超7700亩
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并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
笔者近日获悉,白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自2022年以来,每年均落实耕地总量平衡,累计恢复耕地1.5万亩。尤其是在2024年,白云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创新“党政挂帅+市场运作+科技赋能”模式,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恢复耕地7751亩,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并补足2020年以来的耕地总量平衡任务,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空间无序化难题。
党政挂帅构建攻坚体系
白云区深度构建“区委、区政府—职能部门—镇街—村社”攻坚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督办;区分管领导定期组织例会,深入现场督办,实行每日调度。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建立“调查、耕保、执法”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并联合区农业农村局组建专项工作组,下沉田间地头严督实导。镇街推行“领导班子包片联村”机制,村社集结干部锚定包干地块持续攻坚,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和责任链条。
与此同时,白云区立足打造“一龙头两园区三基地四示范区”的优质优美农业空间格局,科学编制白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推动耕地集中整治,以构建“集中连片、形态规整、规模适度”的耕地集中整治区为目标,系统分析耕地整治潜力规模、资源分布、连片程度、实施可行性等因素,划定四片共27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引领近5年的耕地恢复工作。
2024年,通过耕地集中整治区的建设,白云区新增2个“千亩方”、多个“百亩方”,耕地“千亩方”占比达30%,“百亩方”占比达80%,主要整治片区耕地连片度提升10%。
市场运作破解资金瓶颈
积极引入外力支持,成为白云区高效推动耕地保护的一大“法宝”。
白云区为此创新政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完善配套措施,破解耕地恢复资金难题。白云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区属国企参与耕地恢复路径,出台《白云区关于区属国企参与耕地恢复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引入区属国企参与耕地恢复。此项工作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在广州市首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授信4亿元,其中2.38亿元贷款专项用于耕地恢复,构建“国企融资—耕地恢复—收益反哺”工作闭环,创新打造耕地保护融资样板。
2024年,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白云区重点打造的广州种业之都。钟落潭镇龙岗村、江高镇峡石村等典型村近千亩新增耕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种植傅廷栋团队研发的优质油菜花品种。到了3月份,油菜花田花开成海,成为市民春游打卡胜地。油菜收割后,这些油菜田即可规模化种植水稻等符合耕地种植用途的农作物,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赋能实现精细管理
科技赋能的作用在白云区保护耕地过程中也尤为显著。
在保护耕地选址阶段,白云区依托GIS技术建立“三级筛查”机制,对全区非耕非林地块进行地毯式筛查,结合生态红线等因素进行筛选,联合多部门实地踏勘,结合现场条件选定耕地恢复潜力地块,确保恢复地块选址“优中选优”。
在施工阶段,白云区自主研发耕地监管一体化平台,综合RTK测绘等数字手段,融合“卫星定位与图斑管理”功能,实现耕地恢复选址让地、施工种植、变更调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做到“边界清、底数准、达标快”,新增耕地通过率显著提升。
在保护耕地过程中,白云区耕保部门、调查部门和技术单位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实行“36+12小时”响应机制,即外业举证36小时响应机制和审核结果12小时反馈机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