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区镇连线

增城区:增城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农业在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战略重要性。“十三五”期间,增城区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紧紧围绕增城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培育扶优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实现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打造高效特色农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增城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聚力打造以增城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为主导的高效特色农业体系,多层次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创建仙进奉荔枝、迟菜心、幸福田园蔬菜、特色水果、丝苗米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5家产业化联合体,吸引831人返乡创业,辐射带动农户13368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71元,较产业园建设前增长18.19%。

  重点产业项目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增城区引进培育了金农生猪养殖、创鲜番石榴综合体、乡丰特色水果、花果小镇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重点对接引进正大、南方报业、诺普信、雪印等实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标准蛋鸡场、南方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诺普信湾区农科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特别是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生猪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楼房养猪,打造了“猪沼菜(花、林)”生态体系,目前该项目已开展菜、花、果种植98亩。

  “菜篮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增城区共有被认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7个、产品加工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首位。增城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建设,培育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信誉农场”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销售点98个。另外,增城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专业镇1个、国家专业村1个,省级专业镇2个、省级专业村14个,市级专业镇2个、市级专业村18个,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公园开拓农旅融合新模式。近年来,增城区创建省级AAA农业公园1家,市级农业公园30家,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增城区加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给予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和引导,强化城乡人才流动,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农业,促进增城区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2020年,增城区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累计认定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2家(省级12家),带动农户32068户。累计认定农民专业合作社593家,经营面积4.22万亩,带动农户9943户;家庭农场142家,经营面积1.66万亩,带动农户5630户。

  强化“互联网+农业”

  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科技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三五”期间,增城区不断强化“互联网+农业”模式,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全程对农产品的生长、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精准实现农产品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其中,增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增城5G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打造了石滩镇幸福田园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鲜农业公司两个5G应用试点,推进12个试点企业建设水稻、蔬果产业病虫害全维度监测预警体系。2020年,增城区创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加快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十三五”期间,增城区积极开展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运营工作,全增城区累计培育益农信息社337个,并建设1个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同时,狠抓高素质农民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854人,认定高素质农民546人,为加快增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增城区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2015年增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24亿元,预计2020年增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09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0.59%。

  2015年增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74元,预计2020年增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96.16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68.3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