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聚广州看全球:高品质水产进口需求明显,这些品类蕴藏商机
作为千年商都,商贸流通是广州响当当的“硬实力”,优势突出的水产品流通枢纽,为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构建积累了重要一环。
9月25日,为期三天的第10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2024年广州国际海洋牧场展览会、2024年中食展(广州)暨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在广州市广交会展馆拉开帷幕。“三展联动”面向全球打造年度水产、食材界的盛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采购团、2000多个参展商参展,超2000种水产品和众多先进渔业设备展出,展品覆盖渔业上下游全产业链。
渔聚广州,商通天下,如何推动更多优质水产品“引进来”“走出去”?一场特别设置的主题论坛,引得现场嘉宾立足广州乃至广东,共话中国国际水产品贸易发展之路。
2024年中国国际水产品贸易发展论坛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056.05万吨,同比增长3.20%;进出口总额442.37亿美元,同比下降5.35%。其中,出口量379.82万吨,同比增长0.94%;出口额20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进口量676.23万吨,同比增长4.52%;进口额2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0.28%。贸易逆差33.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6.36亿美元。
“与10年前相比,我国的水产品贸易由巨额的贸易顺差逐渐转为贸易逆差,且呈现逐年扩大之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原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在发言中指出,预计今后的贸易逆差增长会更快,这归结于国际发展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对水产品的整体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而今年来,我国水产品市场交易活跃,总体运行平稳,但价格稳中有跌,供仍略大于求。
广州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流通集散地,其中黄沙水产市场是我国三大鲜活水产批发市场之一,汇集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中高端鲜活水产品2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超30万吨,年交易额超200亿元。
广州黄沙水产供应链有限公司销售策划部经理潘子豪提到,对比2022年,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较上年微增,但进口额增速放缓,需考虑主要进口来源国的政策变化、渔业资源状况,可能对进口量和价格产生波动。“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就要持续关注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趋势,包括对种类、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变化”,他说。
纵观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额,甲壳动物、冻鱼、软体动物保持前三位,并延续至今年上半年。“从国内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对鲜活、高品质水产品的结构性需求增加明显。继小龙虾之后,生蚝也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李书民提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办公室高级商务经理易莉莉也指出,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华出口水产情况,国内市场对当地珍宝蟹、牡丹虾等高价值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不仅如此,当地98%的海参都出口到了中国,相比2010年出口量增长约10倍。
上海新渔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栋是土生土长的舟山群岛人,如今也是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副会长。在他看来,随着国民对健康、高品质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口水产品仍有巨大商机,市场将增加多类水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去鳞去内脏去鱼鳃的鱼类产品和鱼柳产品、定量的鱼块产品、海鲜预制菜产品、水产休闲食品和水产保健品,等等。
“如今的消费者对于水产品的品质、新鲜度和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水产品贸易更要做好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潘子豪表示,国际水产品贸易环节众多,容易导致标准落差,此时更需强化全程质量监控,确保食品安全可避免贸易纠纷,夯实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础。
谈及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张栋指出,日本、韩国、美国是2023年我国水产品前三大出口目的地。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处长费纯安介绍道,农业食品非常能体现中美贸易特色,1784年,一艘美国木质帆船“中国皇后”号就从纽约启航,载着包括人参、胡椒等农产品在内的美国商品抵达广州黄埔港,标志着中美开始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如今,中国加工海产品在美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很多美国水产品原料会运到中国加工,再运回美国或其他地区出售”,费纯安提到,“昨天(9月24日),我们就带着阿拉斯加海产在佛山开展了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交流活动”。她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帮助中国水产出口企业与美国当地的行业商协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