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全省考核“四连冠”、6个单项冠军!解析广州乡村振兴新答卷

    

  近日,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广州市荣获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在15个专项工作考核中,广州获得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城乡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6个单项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全省第二,农村综合改革全省第三。

  据悉,广东已连续四年组织实施考核工作。此次是今年3月《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印发以来,根据新标准开展的首次考核工作,广州也连续四年获得第一名。  

2022年11月,广州从化艾米农场喜获丰收。

耕地、种子两手抓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充实

  连续3年获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等级,连续2次在国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近年来,广州坚持落实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更加充实。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首抓耕地与种子两大要害。在耕地方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广州近年来,多维度纾解制约土地流转的瓶颈因素,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有力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广州统筹谋划农业产业布局,有序建立土地流转导向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规划。聚焦11个重点特色产业,全市强化规划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建设“1+6”都市农业产业链,推动打造蔬菜、水产、花卉、畜禽、水果、种业、休闲农业7个百亿级农业集群,使得“广州荔枝”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截至目前,广州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28亿元,创建1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38亿元,并累计培育国家、省农业龙头企业15家、145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带动流转经营,也助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广州健全流转管理政策,规范流转交易市场,创新激励流转模式,并妥善调处流转纠纷。所实施的激励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包括财政奖补推手模式、基层预流转模式、平台公司收储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等四类模式,其中股份合作制模式应用突出,番禺区流转超85%。

  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广州约104.7万亩承包地实行流转经营、占农民承包地面积67%,高于全省平均流转率15个百分点,比2018年提升超20%。流转土地重点经营蔬菜、水果、花卉、粮食等,实现蔬菜、花卉等产量全省第一、蔬菜产量自给率常年超100%、渔业产业突破百亿大关、园林水果大幅增收。

  有力的土地流转工作也切实加快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广州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超116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2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

  

2022年从化区晚稻收割现场。从化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而在种业方面,广州现代种业加速发展。隆平院士港、岭南实验室、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关键平台正加快建设,丝苗米、迟菜心、红掌、黄羽肉鸡、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穗”字号优良品种相继成功培育。截至目前,广州种质资源保存数量超28万份,占全省90%,蔬菜种子进出口量占全国的60%,9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

  加之广州大力推动生产设施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构建起多元化农产品供给体系,蔬菜、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自给率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经验也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和推荐。 

全域美丽宜居和美

既要治理提升,又要文化传承

  在本次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广州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获全省第一。这背后,广州乡村建设稳步实施,村容村貌焕发新气象,乡村治理持续改进,乡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广州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工作方案》,继续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

  改变是日积月累的。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持续纵深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目前,广州累计创建“四小园”超1.4万个,90%以上行政村可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90条行政村可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其中,从化、增城先后荣获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

  在此基础上,广州提出以新乡村示范带为抓手,推动村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全域美丽宜居和美转变,花都花漾年华等7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基本建成,并完成7个名镇名村、41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新增10条“读懂生态广州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

  根据广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广州全市拥有40个省、市旅游文化特色村,粤菜研学、花卉观赏、红色历史、农耕田园、岭南古建等特色鲜明。今年端午假期,广州接待乡村游游客近239万人次,占全市累计游客接待量的51%,其中从化、增城、花都乡村精品民宿入住率达100%。

  从外部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从内部看,乡村治理也成效显著。这是由于,广州把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行动。数据显示,软弱涣散村(社区)实现领导挂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个全覆盖”,100%达到“摘帽”标准,累计创建全国和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镇7村、12镇99村。

  村民的生活品质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广州,“文化惠民”“文艺创作”“播撒阳光”三大行动在涉农区乡村深入开展。普惠性幼儿园、颐康中心、长者饭堂实现镇街全覆盖,“广式养老”“一元钱看病”等模式也获得全国激励推广。  

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耕文化本地调查,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全省总数的一半。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让广州的农业与乡村更具韵味和乡愁。

用好深化改革举措

业更兴旺、农村更繁荣、农民更富裕

  产业兴,经济旺,则乡村兴。广州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创新实现形式,激发韧性十足的发展动力,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究其原因,广州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并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广州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部署市内“强镇兴村”“穗农奔富”行动。

  一方面,制订强镇兴村17条,以北部欠发达镇街为重点,着力补齐广州农村发展短板弱项,引导960家企业与市内1057条村成功结对,推动全市镇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据了解,广州完善农业项目“利益联结”审核机制,实行农村公益岗位“10员”机制,吸纳1.3万名50岁以上村民就地就业;创新实施“三项工程”羊城行动计划,2021年以来新增粤菜师傅近9000人、南粤家政1.8万人。

  而从更大范围看,广州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一方面,出台广清接合片区广州市及区级实施方案,将改革举措落实到200多个具体项目上,从化区成为全国唯一县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另一方面,制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8项硬措施,并创新发展农村电商直播经济的新经济新业态。如此一来,广州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数量占比已超80%,而白云区大源村更是成了全国首个百亿淘宝村。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全市农村集体总收入达412.75亿元,较2018年增加37.1%,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成效显著。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增速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

  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与素质的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才振兴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广州重视为“三农”发展注入科技的力量,引进发动了30个涉农院士团队参与科技兴农强农,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入库特派员2100多名,培育高素质农民1600多人,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为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1年丰收节期间,广州举办的晚会活动现场,来自毕节、清远帮扶地区的农民朋友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分享自己的一线故事。

  不仅如此,广州还全面参与和推进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并全面落实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发展。充分利用广州在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经验,推动“广州模式”与“广州经验”在省内外遍地开花。

  展望未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发展。“我们要让产业更兴旺,农村更繁荣,农民更富裕,为广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三农’力量,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表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