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全省唯一入选的区县!广州从化农村人居环境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从化区入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成为该领域全国17个获得督查激励地区之一,也是广东唯一入选的区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从化区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学习样板,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五大美丽”行动,奋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221条行政村率先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从化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通过特色小镇示范,开展以全域“洗脸”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拔刺”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全区221条行政村率先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36条行政村被打造成为风格各异的特色精品村。

  莲麻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温泉镇南平村、城郊街西和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平经验”“西和实践”先后在珠三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以及广东省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现场会作为典型宣传推广。

  岭南特色美丽宜居乡村,日渐成为从化最亮丽的名片。当前,在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从化乡村振兴事业跃上了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从化区坚持“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广堆肥发酵、粉碎还田、微生物菌剂等技术,全力抓好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试点设置“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深入开展“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从化区充分结合城乡差异的实际情况,不简单套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针对从化地域广阔、农村分散、农村垃圾低“厨余”、高灰土含量、多有害垃圾的特点,从化区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全力创建农村生垃圾分类标杆示范区,以锦村村为代表的“厨余垃圾就地循环利用”模式、以西塘村为代表的“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模式受到广泛认同。

  在温泉镇南平村,升级农村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建成“一亭、一屋、一点、一中心”,组建首支“村管”队伍,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清扫保洁覆盖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开设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平台“美丽银行”,鼓励村民“以废易物、以废变现”,实现绿色回收、良性循环。

  目前,从化区已成功打造14个市级示范村,形成“一个回收驿站+二级模式管理+三个回收机制+四类标准设施+五个保障机制”的具有从化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区各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保洁员队伍建设、村庄垃圾收集体系建设,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规划56条其他垃圾、2条餐厨垃圾收运路线,全区每天清运农村生活垃圾约430吨,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要求全部运至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

  从化区把污水治理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全域覆盖,结合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和地形地貌特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建成1258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点,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共1300公里(含明渠暗化管网),惠及农村人口超过50万人,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100%,并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推动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全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水质,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为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从化区专门成立了治水机构,提前做好前期工作,选择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工程建设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大部分采用了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水解厌氧+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结合资源化利用方式,建成一定数量的纯厌氧池处理工艺。同时,为使农污治理设施与村容村貌相匹配,从化区农污治理设施在设计上注重与农村自然景观相融合,不少工程成为了村里的“小公园”,有效地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从化区严格压实河湖管理责任,实行河道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建立完善河(湖)长考核、例会、监督等工作制度,深化河长制治水模式,建立无盲区的治水网格体系。2020年,27名区级河长累计巡河483次,全区河长巡河1.91万次,巡河率首次接近100%,解决河湖问题1238宗,河长领治进入常态化。开创“党旗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治水新模式,组织“党旗红流溪清、党员治水在行动”等主题活动,推行包干巡查、实时管理、联动处置等“一线工作法”,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构筑坚强有力的“水上红色堡垒”。

  “厕所革命”新建乡村公厕110座,升级改造38座

  智能如厕指示灯、自动感应冲厕器、植物液自动除臭器、感应干手机、置物架、扶手、洗手液……位于南平村的装配式公厕引人关注。目前,该村已建成“网红”装配式公厕两座,一座位于牌坊入口处附近,另一座毗邻生态停车场。公厕整体设计呈岭南田园风格,外墙以原木色为主色调,并用绿植作为点缀,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尽显生态之美。

  据了解,装配式公厕是由工厂模块化生产的定型预制部件,在现场装配而成,是固定式永久性公厕,具有建设速度快的优点。其中,南平村装配式公厕更荣获2019年广州市“最新科技公厕”奖。装配式公厕作为“临时建筑”,减少了报规和用地审批等手续,既解决民生问题又合法合规利用土地,生态环保又美观雅致,突出从化生态立区发展理念。

  旅游公厕也得到升级。在城郊街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夏日的竹林公园翠竹修立,林荫蔽日,只听得蝉鸣鸟叫,不见烈日阳光,行走在这里,卸下都市生活的繁杂和劳累,身心舒畅……而在绿植包围当中,伫立着一个具有岭南文化味道的竹子装点的旅游厕所,这个公厕与周边的自然风景充分融合到一起,融入了农耕文化等元素,形成了一道生态与人文融合的风景线。

  从化区将“厕所革命”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从化区农村共有无害化卫生户厕113152户,普及率达100%,其中2019年新建和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390户;乡村公厕共260座,其中岭南风格的装配式乡村公厕75座;推动221条行政村办公场所内设厕所对外开放,行政村标准化公共厕所的比例达到100%;“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期间,共完成新建乡村公厕110座,升级改造38座。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

  从化区着眼把美丽乡村真正打造成为广州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通过整合各级涉农资金,撬动社会各类资本,加快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坚持“一片一风貌”标准,充分运用生态设计技术,按照串点、连线、成片思路,打造了西和、南平、格塘、米埗、凤二、莲麻等多个风貌集中统一、富有岭南风韵的示范样板村,精心塑造了岭南园林景观带、流溪河“百里画廊”等多个特色风貌区,奋力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宜居乡村。

  塘尾村依托生态设计小镇建设,就地取材采用竹、石、花、草等自然原生态素材,通过生态设计手法,在短短89天时间内,将闲置的旧农贸市场成功打造成为广受国际关注的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

  南平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老宅、古树众多的特点,注重从环境、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要素中深挖当地特色“文化符号”,通过清拆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的“三个一批”举措,拆除违建、危破房1.5万平方米,邀请三师下乡驻村指导完成113户民居微改造工程,打造了连片白墙黛瓦风格的岭南特色建筑群。

  米埗村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异地搬迁原住村民、不增加建设用地、不跑马圈地”原则,通过以奖代补政策、金融惠农服务和村企合作等方式,以“绣花”功夫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成功打造了具有岭南风貌的高端民宿群。

  此外,从化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通过管好农村工匠规范建筑,改变有新房、无新貌的现象,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