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广州花,迎春绽放

    

  从传统花街到“云上花市”,从田间种苗到全球供应链,一朵花的绽放,映衬了一座城的产业跃迁。2024年,广州制定印发《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花卉生产可比价产值增长3.4%,正为花城广州注入新活力。

  科技赋能,种业领航

  广州以“种业硅谷”为核,汇聚华南国家植物园、华农大等顶尖科研力量,构建红掌、蝴蝶兰等岭南花卉育种新体系。

  2024年,广州有66个花卉新品种获国家授权,51个品种通过省级评定,天南星科凤梨种质资源圃入选省级名录,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更首摘国际种植者种苗类优胜奖,让“广州芯”走向世界舞台。

  一粒花种,亦可改写产业基因。

  在花都区,“微景智成”AI系统掀开盆景产业新篇章,AI算法生成的岭南盆景作品横空出世;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以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占全球份额“半壁江山”。广州牵头制定首个红掌国标、簕杜鹃地方标准,正以“硬标准”引领产业高端化升级。

  集群崛起,园区生辉

  放眼花城,两大产业园“双星闪耀”——从化区率先获批广州首个国家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空港花世界产业园也获得了省级产业园认定,产业园龙头企业纷纷扩产提质,红掌、蝴蝶兰等高档花卉产量全国领先。

  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吸引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从化花卉自贸园当年立项、当年投产,10万株苗木远销朝鲜、日本,实现出口“零的突破”。白云区千亩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南沙星海音乐—岭南盆景产业园办出“中国盆景最高水平展览”。

  短短一年,广州就有50万平方米的高端智能花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年新增产值超2亿元。“总部交易+外围基地”模式更将生产基地延伸至湛江、清远,3300亩“飞地花田”年创收1.7亿元。

  多元融合,消费升级

  传统花市蝶变,新业态破茧成蝶。北京路“花城花街”新创全国首条“行花街”主题步行街,非遗、AI元素融入迎春花市,本地年花供应量1800万盆同比增长20%;“易批花”“花巴士”等平台打通线上交易,抖音绿植订单量激增50%,15亿元线上销售额占全国8%份额。

  一朵花的旅程,远不止于观赏。番禺莲花宴以花入馔,款待四海宾客;溪林园艺“永生花”礼盒登顶广百手信展柜;53个社区鲜花售卖点进驻公园、商圈,“15分钟花生活圈”让馥郁花香浸润街巷。更有一批“花卉+文旅”精品路线火爆出圈——马岭观花植物园、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云溪植物园,以花为媒,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康养产业井喷式增长。

  金融活水,滋润花田

  产业勃兴,离不开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全国首创花卉大棚保险补贴,黄埔区保费全额由政府“买单”;146亩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花博园、马岭观花植物园等6大项目,7900亩储备用地为设施农业留足空间,2024年广州撬动了2.2亿元社会投资开展花卉生产。

  面对生产用地缩减、消费市场遇冷等挑战,广州以创新破局:启动“快递+花卉”大会打通物流堵点,90后新农人直播带货让年花礼盒价格创新高。花卉产业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花城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花样风景和生力军。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