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交会首入大湾区,为何落地广州?
插上高科技翅膀,广州走出集约高效、业态多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于11月28日-12月1日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这是农交会首次走进大湾区落地广州。大都市离不开大农业,近年来,广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业态多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本届农交会为何落地广州?在展会举办前夕,新快报记者走访黄埔、从化、白云等地,感受广州独特的都市现代农业。
露营、骑马、共享菜园……农旅结合为村民添“金”
车辆到达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记者刚下车就被眼前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街道两旁的新式独栋别墅吸引了。
“再过阵子,等这片新农房建好了,村民就可以搬进‘别墅’住了。”黄埔区迳下村第一书记黄国威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最近正在做的合作建设新型农房项目,村委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村民合作共建,“村民们自愿参与,他们出土地,我们帮忙找国企合作建房,既可以美化农房,又可以统筹整理闲置新农房,比如出租、做民宿等来增加收入。”
黄国威透露,曾经的迳下村是黄埔区经济基础最差的村庄之一,自然资源开发少、人居环境杂乱、农民收入少。村里房屋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土坯房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砖瓦房,道路坑洼不平、电线私搭乱接、污水四处横流、“赤膊房”随处可见。
如今的迳下村,在不同时节都会成为市民打卡地。记者走进其中一栋样板间,布局合理,光线通透,登上楼顶露台,目之所及,美景如画,山水林田的宁静与和谐尽显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都要限流,车位也很难找。”黄国威介绍,村里除了风景和空气好,目前还配套了共享菜园、水果采摘、露营、钓鱼、骑马等各种农旅项目吸引市民,“目前我们最成熟的项目是露营和稻田小火车,其他项目正在慢慢开发,比如我们村水系发达,上周刚运进来了两艘小游艇。”
广州既重视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又注重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标准培育创建283个典型村和14条新乡村示范带。2023年迳下村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多个荣誉称号;随着文旅等产业的持续导入,迳下村集体年收入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2016年的43万元,至2023年的526万元,增长10倍多。
植物工厂生产无人化、机械化,种植约22天可采收
在白云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蔬菜种植工厂为未来农业提供了样本。
“无人化植物工厂成套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简称‘植物工厂’)”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揭榜挂帅项目),占地1480平方米,分为育苗区、种植区和工作区。种植工厂的绿色蔬菜生产模式,成为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大助力。
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庆怀介绍了植物工厂里“机器人”的日常工作流程——自动播种、幼苗培育、通过工作区的自动移栽机将幼苗移栽到种植盘里,最后自动输送到种植区。
新快报记者留意到,种植区里共设有8个立体种植架,每个种植架有12层,配备立体输送装备、环境控制设备和营养液管理设备,实现机械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栽培,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工作区配备自动化移栽机、叶菜采收机、包装机和种植盆清洗机等设备,承担蔬菜采收、包装、称重贴标和装箱等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机械化。
广州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仅蔬菜、水果日消费量就超9000吨和3000吨,然而全市耕地面积比较紧缺,为此,加快“机器换人”成为广州提高投入产出比的有效途径。李庆怀透露:“育苗过程12-14天,种植22天左右可以采收。植物工厂规模种植后,平均日产3000株叶菜,年产量超过100万株。”
农业无人飞机出动,一部手机就能浇好地、施好肥
无人机在果林里、高压线间自由穿梭,拖拉机在田间自动驾驶,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浇好地、施好肥……在黄埔区的极飞超级农场上空,本月发布的最新款农业无人飞机正在空中展示。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介绍,最新款的农业无人机融合了先进的飞行控制技术、强大的任务系统和简单灵活的操控方式,能够在大田、果园多种场景实现全自主农事作业。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不同任务系统之间便捷切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播种、施药、撒肥、测绘和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功能。其中,P150Pro农业无人飞机具备喷洒、播撒、运输、航测四大功能,最大载重可达80公斤。
针对农田灌溉和施肥等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彭斌推出了智能水肥管理系统,可轻松接入现有灌溉设备,让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农户只需在手机上提前设置好计划,智能用电开关、电动阀、施肥机就能自动协同,定时定量地将肥料输送至作物根部,同时稳定控制水分供给。”
作为农机自驾仪器、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智能农机研发地,广州企业为全球智慧农业“添翼”。近年来,一系列打着“极飞”标签的农业科技创新产品从广州走向海外。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还推动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技术创新。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分享了一组数据:“在国内,极飞的渠道网络已覆盖1007个县城;在全球,极飞的产品已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有466个农场已使用极飞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科研技术助力培育优良种源,“穗”字招牌走向国际
“广州红掌”成为年轻人新宠、荔枝品种飘香中亚、从化黄皮火热“出圈”……农业品牌是都市农业业态多样化的直观体现,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位于从化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是广州最大的红掌育种基地,走进基地,各种各样的红掌映入眼帘。颜色、形状、大小各异,多年来,该中心潜心“种花”,不断培育新品种,努力突破了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走在全国前列,擦亮广州花城招牌,让“花城广州”实至名归。
这里供应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红掌种苗,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2020年获得全国盆栽花卉“金花奖”的小娇。在花卉组培种苗工厂里,技术人员通过成熟的组培技术,让一块叶片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农户可以快速上手种植。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科研管理科负责人宿庆连介绍,“我们用种苗技术带动农户生产,真标链条是从源头创新到品种繁育,从种苗繁育到示范推广,再到技术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广州在全国率先设立首支地方性种业基金,培育丝苗米、迟菜心、荔枝、红掌、黄鸡、水产等“穗”字优良种源。绿色食品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广州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5家,产品135个,产品数位居全省第一位。
不仅在国内立下“穗”字招牌,还面向国际链接“大市场”。广州主动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南沙港国际冷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今年前三季度南沙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366亿元,同比增长9.9%。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