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指引的通知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指引的通知
各区农业农村局:
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是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增城区开展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经专家现场验收确认,该技术平均亩产比传统栽培增产14%,节水省肥减排效果明显。为复制、推广先进技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结形成了《广州市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农技服务“轻骑兵”深入基层指导农户科学应用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反映(电话:87219571)。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年7月25日
广州市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用良种,保证用种量
选用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等优良品种。早季杂交稻亩用种量1-1.25千克,常规稻亩用种量2千克。晚季杂交稻亩用种量1.25-1.5千克,常规稻亩用种量2-2.5千克。机插秧的用种量增加20%。
二、适时播种
早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播后盖膜保温。晚季7月中旬左右播种。水育秧按秧田:本田=1:10备足秧田,机插按秧田:本田=1:80-100准备秧田。
三、秧田施肥
方案一:使用尿素(46%N)、氯化钾和复合肥(N:P2O5:K2O =15:15:15)
水育秧亩施复合肥25千克作基肥,1叶1心至2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3千克和氯化钾3千克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5-8千克作送嫁肥。采用基质或营养土育秧的,视苗情追肥。
方案二:使用尿素(46%N)和复合肥(N:P2O5:K2O=20:12:14)
水育秧亩施复合肥25千克作基肥,1叶1心至2叶1心期每亩施复合肥12千克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4-6千克作送嫁肥。采用基质或营养土育秧的,视苗情追肥。
方案三:使用尿素(46%N)和复合肥(N:P2O5:K2O=20:8:15)
水育秧亩施复合肥25千克作基肥,1叶1心至2叶1心期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3-5千克作送嫁肥。采用基质或营养土育秧的,视苗情追肥。
四、秧田病虫防治
播种前晒种,用强氯精等进行种子处理。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稻瘟病等,移栽前3天喷施送嫁药。
五、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机插条件下,早季秧龄15-20天,晚季秧龄12-15天。人工抛秧条件下,早季秧龄30天左右,晚季秧龄15-20天。每亩栽插或抛植均要满足1.6-2万穴,杂交稻每穴1-2苗,常规稻每穴3-4苗。
六、大田施肥管理
移栽稻在中等地力条件下,干稻谷目标产量500千克/亩左右,施肥量按“两斤纯N,产谷百斤”和“N:P2O5:K2O比例为10:3:8”原则。
方案一:使用尿素(46%N)、过磷酸钙(12%P2O5)和氯化钾(60%K2O)
1.基肥:亩施尿素8-9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
2.保蘖肥:早季移栽后15-17天,亩施尿素4-6千克,氯化钾4-6千克。晚季移栽后12-15天,亩施尿素5-7千克,氯化钾5-6千克。
3.穗肥:穗分化II期(早季移栽后35-40天,晚季移栽后30-45天),亩施尿素6-8千克,氯化钾5-6千克。
4.看苗补施粒肥:早季破口期,叶色偏淡且天气好,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0.5-1千克兑水叶面喷施,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晚季破口期,亩施尿素2-3千克,或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0.5-1千克兑水叶面喷施,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
方案二:使用尿素(46%N)和复合肥(N:P2O5:K2O=20:12:14)
1.基肥:在第一次整地后,每亩施复合肥25千克,再灌水整地平田。
2.保蘖肥:早季移栽后15-17天,晚季移栽后12-15天,亩施尿素4-5千克。
3.穗肥:穗分化II期(早季移栽后35-40天,晚季移栽后30-35天),亩施复合肥20千克。
4.看苗补施粒肥:破口期,叶色偏淡且天气好,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0.5-1千克兑水叶面喷施。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
方案三:使用尿素(46%N)和复合肥(N:P2O5:K2O=20:8:15)
1.基肥:在第一次整地后,每亩施复合肥20千克,再灌水整地平田。
2.保蘖肥:早季移栽后15-17天,晚季移栽后12-15天,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
3.穗肥:穗分化II期(早季移栽后35-40天,晚季移栽后30-35天),每亩施复合肥15千克。
4.看苗补施粒肥:破口期,叶色偏淡且天气好,每亩施复合肥5千克,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
七、大田节水灌溉管理
(一)水位管的安装
水稻移栽后,在田间代表性位置安装水位管。将水位管垂直压入土中,使水位管上下部分界线与地面齐平,掏空管内泥土。注意避开田间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地方,水位管离田埂至少1米以上。在水稻移栽前后,对田埂进行整修。够苗晒田前排水口高度5厘米,中期晒田期间排水口打开。田埂漏水严重的,可用塑料薄膜包埋。
(二)不同生育阶段田间水分管理及指标
1.移栽后10天内:浅水移栽,返青后维持2-5厘米水层,使秧苗快速返青并抑制杂草;
2.移栽后10天至晒田前阶段:移栽后10天内安装水位管,建立2-5厘米水层,此后干湿交替灌溉,既水位落至地下15厘米时,灌水建立2-5厘米水层,如此循环;
3.晒田期至倒二叶抽出期阶段:田间茎蘖数达目标有效穗数80%左右时排水晒田,至倒二叶抽出期重新上水,建立2-5厘米水层;
4.倒二叶抽出期至见穗阶段:干湿交替灌溉;
5.抽穗至成熟期:抽穗始期后建立2-5厘米水层,维持7天田面有水,此后实行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7天排水落干。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