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 > 三农 > 广州农情

广州市2008年农业概况

    

  2008年,广州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本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根据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及补充17条的有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惠农举措,着力改善农村民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经受了持续低温雨雪天气、重大突发动物疫情、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供应趋紧、饲料和农资价格上涨、质量安全压力加大等考验,继续保持“三农”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加大。市本级财政安排涉农资金总额为44.9亿元,增长18.9%。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完成6.98万公顷农田(鱼塘)的标准化建设,累计完成面积已达8.79万公顷。评定了5个市级水产良种市场,建立增城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县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完成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并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的系统验收。农业现代化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和种子种苗等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加快。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加大,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3个,其中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8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56%75% 93%。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97万千瓦,农机持续结构优化。

  农民收入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828元,增长14.1%,连续三年增幅超过两位数,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11下降到2.581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6240元,比上年增长15.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63.5%;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达到2111元,比上年增长6.3%;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1075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增加。全年各类农业补贴资金约2.75亿元,比2007年增长205%;其中,市本级财政种粮补贴提高到40元,能繁母猪补贴提高到100元。市本级财政安排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达5050万元,补偿标准达到每年每亩25,比上年增加了38%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流通改善。成功处置了荔湾区发生的1例外源输入性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基本完成全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有效控制了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的扩散和危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圆满完成供北京奥运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积极应对“三聚氰胺”事件,经过全面排查,广州市生产的生鲜牛奶、鸡蛋和奶牛场饲料中没有发现含三聚氰胺的情况。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45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累计达903个。全面完成中心城区10个禽畜批发市场和4个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完成江村家禽中心批发市场工程建设。与省内外城市及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加强,全年农业经贸合同签订金额达14.5亿元。

  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全市共有240.2万名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70-250元,全年共对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343万元。积极推进“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共有22万农转居人员参保,其中已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11万人,月人均养老金478元。正式实施《广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预存资金已达3.7亿元,被保障人员8000多人。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一体化网络进一步完善,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5.6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7.23万人次。颁发出台《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标志着覆盖全市全体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农村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村庄规划工作,并将村庄规划与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累计完成790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9%。村庄环境整治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共有800个村(含自然村)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其中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增加100个,涌现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番禺区实施了“双百共建文明村”和“两个牵手”工程;从化市实施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增城市利用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镇生态旅游,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顺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2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4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14所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新建98个村卫生站。

  农村基层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开展“三级联创”和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顺利完成1142个行政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务公开栏建设任务,新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达标单位”213个,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村民自治机制活力增强。基本完成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得到加强,及时处理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权益保护的信访问题,农村出嫁女信访事项大幅度减少。

  中心镇建设进一步推进。规划编制和用地规模核定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税收入稳定增长,作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个示范区”(即小区域特色经济中心、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功能作用明显增强。北部山区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是年,各级财政继续扶持北部山区镇发展,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资金约4.02亿元。是年,6个山区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4.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6亿元。两税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7%。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95元,同比增长12%,是近年来的最大增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各项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我市“三农”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城乡二元体制差距仍未破除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