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90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4〕326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90号提案答复的函

廖绮晶委员:

  《关于推动耕地碳汇提升与交易,助力广州超大城市耕地保护的提案》(第2090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推动耕地碳汇提升与交易提出的宝贵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我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及从化、增城、花都、南沙区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并多次与您沟通听取意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整合耕地资源,促进耕地碳汇规模化开发的建议

  紧紧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优化整合耕地资源,助力耕地碳汇规模化开发。紧抓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和增城区石滩镇省级试点机遇,积极推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等项目推动碎

  片化耕地空间连片,让农田“小田变大田”,实现增耕地、腾空间、优生态、强活力。其中,从化区以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在1.3万亩的整治区域内通过复耕复垦、土壤改良、化零为整等工程技术手段,完成约7000亩土地流转和约6600亩农田碎片化耕地空间的集中连片治理,并引进农业种植大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经营,提升耕地生产效率、生态效益,为探索耕地碳汇规模化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增城区石滩镇750亩垦造水田项目与周边现有耕地形成连片集聚,促进分散化耕地权属整合,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耕地碳汇规模化实践提供了承载空间。

  二、关于搭建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耕地碳汇开发监测技术标准研发与人才建设的建议

  一是编制技术指引,搭建支撑体系。聚焦种植、畜禽、水产三大产业,先后发布《广州市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推荐技术指引》(第一版)(第二版),拟定《广州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方案》,指导落实种植制度高产节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畜禽养殖低碳减排、渔业减排增汇、农机绿色节能、农田碳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科技创新支撑、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等十二项行动,全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二是设立科技专项,研发关键技术。印发实施《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前沿低碳技术、生态碳汇技术及相关先进适用性技术示范应用,支持农业低碳、零碳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化肥减量技术、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等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凝聚科研力量,强化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在穗科研院校作用,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专家组,加强绿色生态种养、投入品减量与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强化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推广应用。

  三、关于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建立健全耕地碳汇项目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是强化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将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方向。支持“华南双季稻绿色低碳种植模式研发与推广应用”“农林废弃物联产轻质高强复合材料与功能助剂技术开发与应用”“农林废弃物原位催化热解制备多功能生物炭净化材料的绿色低碳技术”“畜禽养殖行业恶臭废气减污降碳一体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农业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研究,近三年共计安排补助经费3000万元。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切实增加农田土壤碳汇。财政资金按不低于4000元/亩(中央和省财政1500元/亩,市财政2500元/亩)的标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补助,近两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均安排补助经费4000万元。成功争取到2023年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9640万元,全部下达支持相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2024年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5146.57万元,用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2024年转下达省级“田长制”先行县奖补资金220万元至增城区。从化、增城区入选省2023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区,获省下达支出引导资金3000万元。强化惠农补贴政策引导,加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在全省率先实施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明确以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包括沼液)为主要原料(30%以上)的商品有机肥补贴为450元/吨·亩·年,鼓励农户施用有机肥,进一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全市累计投入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推广商品有机肥13.1万吨。

  四、关于健全市场交易机制,以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促进耕地碳汇消纳的建议

  一是建立广州碳普惠运行机制。2023年正式上线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平台,开展首批广州碳普惠方法学发布和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量登记注册。二是探索构建农产品碳标签体系。推动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丝苗米)、广州昇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菜)、广州市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番石榴)等企业开展农产品碳标签试点,并于2022年取得广州市首批农业产品的碳标签评价证书,其中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丝苗米)获全国首张农产品碳减量证书,为同类农产品的碳减排树立了标杆。三是持续优化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环境。印发《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中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发放全国首笔“气候投融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四是探索耕地碳汇市场化。现阶段,耕地碳汇在科学原理探明、方法学及其核算标准、市场建设及其法治保障等领域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接下来,将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以广州碳普惠机制为载体,开展耕地碳汇市场化实施路径相关探索。

  五、关于打造试点示范,探索耕地碳汇开发与交易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建议

  一是示范推广绿色低碳农业新技术。在增城、南沙开展“青香优十九香”水稻绿色低碳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示范面积350亩),经测产比传统栽培技术增产14%和21.4%。该技术选用低碳高产水稻品种,实施节水减排灌溉、增密减氮和优化施肥等措施,取得了节水20%~30%、节省氮肥约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0%,全市累计推广4000亩。大力示范推广冬种红松茸低碳高质高效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作为基质种植红松茸,在全市推广面积600多亩,亩产达3000斤以上。二是积极推动农业循环利用项目。打造派潭镇“万果小镇”智慧生态农场,建设“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派潭万果小镇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控科学观测站和生态智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农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农业面源防控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实现万果小镇农业提质增效,固碳减排和养分利用率提升至80%,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流失减排90%。三是打造“碳中和加速从化绿色崛起”的示范样板。大力推进从化区4个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其中涉农业领域项目2个,分别是以减碳措施为核心的生态果园建设项目(华隆果菜)和从化达南绿色家园碳中和试点建设项目。目前2个项目均已完成建设,并首次在荔枝产业探索减碳生产模式,获得广东省第一个荔枝碳足迹证书。四是重点实施“113”示范工程。制定印发《广州市从化区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实施“113”示范工程(1个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碳汇提升试点示范,1个农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办法设计试点示范,3个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建设试点示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生产集聚区开展农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以甲烷和氧化亚氮协同减排为主要方向,编制排放清单,分析减排潜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难点,提出推动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的技术路径、管理模式,形成农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办法。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继续推动耕地碳汇提升与交易,助力广州超大城市耕地保护。一是夯实耕地碳汇规模化开发基础。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在完成从化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和增城垦造水田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和推进一批试点整治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耕地连片度、集中度。二是支持耕地碳汇纳入碳普惠机制。支持科研院所、农业技术企业等相关单位,以鼓励减排固碳技术应用、提供高质量碳减排量为导向,根据我市耕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耕地碳汇碳普惠方法学,确定耕地碳汇项目减排量化方法。组织开展耕地碳汇测算与交易试点探索。积极争取以从化区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为试点,综合应用水稻灌溉管理、有机肥增施、水肥一体化、绿色农机等农业减排固碳技术,借鉴国外耕地碳汇核算方法,测算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的碳汇,并支持其进入相关平台交易。支持以多元化的价值实现路径促进耕地碳汇消纳。推广增城区、从化区碳标签案例经验做法,指导各区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和本地需求,开展农产品碳标签评价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工作,着力提升外贸农产品的绿色国际竞争力。遴选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企业、园区,通过组织开展农产品碳足迹核算,进一步优化用能结构、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先行先试,开展低碳、零碳试点。五是持续推动农业领域减排固碳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增强耕地碳汇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科学轮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措施推广应用,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退化耕地治理,进一步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的能力。六是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广州市绿色金融条例》立法工作;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搭建基于生态系统碳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碳金融创新,丰富农业领域产品体系,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引导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组织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耕地碳汇提升与交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23日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