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3〕287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熊必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114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提出的鼓励和促进秸秆终端高值化产品创新与研发,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我市耕地质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实现我市双碳目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市政府对该提案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在8月9日与您进行座谈交流,经综合市科技局、财政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科研和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补贴政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促进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深化发展。2022年,全市有秸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约52.33万亩,秸秆可收集量为23.88万吨。其中,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43.62万亩,直接还田量为19.55万吨,离田利用总量2.8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3.71%。

  一、关于鼓励和促进秸秆终端高值化产品创新与研发,促进秸秆由“资源化”向“高值化”发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我市大力支持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广州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加大科研扶持力度,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从原有的“资源化”向“高值化”发展,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一)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及农业科技企业围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慧农业、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0-2023年累计支持项目33项。其中,支持中山大学通过“生物质基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发及示范”项目,针对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效率不高和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围绕“高效转化一清洁高值利用一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秸秆高值转化规律和高值转化及全组分利用非常规技术,推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新型木塑制品的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研究,通过利用预塑化母料将农作物秸秆与废旧热塑性塑料复合,研制出适用于注射成型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推动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居、日用品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从而实现秸秆的高值化利用。

  (二)推动成果转化。将我局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研发的“广东冬种红松茸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纳入我市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拓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该技术利用作物秸秆、稻草、谷壳、木屑等为基质,在广州冬季空闲田开展露天种植,拓展农作物秸秆基质化综合利用,目前在全市部分区已推广示范种植600亩,平均亩产超3000斤,主要以鲜品销售,次品以初加工烘、晒干成为菇干,示范种植效果显著。

  (三)搭建技术桥梁。与市科技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超4000名,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290项;成立25支省市农业技术轻骑兵队伍,依托全市5个新型农技推广服务驿站、30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入田间一线、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传播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中的桥梁作用。其中,农村科技特派员沈大春以“蔬菜秸秆原位堆肥还田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对接服务粤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蔬菜秸秆快速原位堆肥腐熟还田技术,实现蔬菜秸秆发酵生产形成腐熟度较高的有机物料,减少因病虫草残留引发的田间病虫害发生率,同时通过蔬菜秸秆发酵形成的有机物料替代化肥,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施肥成本和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二、关于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和政府农机具补贴,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的保有率,稳定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建议

  我们不断完善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主要设备给予财政补助;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收集等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补贴,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发展秸秆产业化应用模式。

  (一)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广州市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明确将“购置畜禽养殖(包括沼液)、秸秆、枯枝树叶、菇渣、粮油加工残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占比30%以上)的商品有机肥”纳入补贴范围,每吨补贴400元,进一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二)加强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辖区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报废更新农业机械进行补贴。我局出台了《广州市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穗农〔2021〕178号)等惠农政策,将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机具纳入补贴目录。2022年、2023年市本级财政分别投入3,135万元和2861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三)加强示范带动。因地制宜选择具备条件能重点突破的区域和产业化应用模式,以增城、从化作为重点区带动全市,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长效应用机制。一是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处理中心。以从化区为试点,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30万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处理中心。该处理中心厂房面积约1300平方米,秸秆周转薄膜大棚1500平方米,配备有机肥生产设备,包含圆盘破碎机、翻推机、破碎机、槽式翻抛机、分装机等先进秸秆处理设施。通过水稻收割-秸秆回收打捆-秸秆切碎-鸡粪发酵-制粒-包装全流程处理,实现离田秸秆向有机肥料转变。该中心每年可收集农业固体废物5000吨(其中秸秆1000吨,粪肥4000吨),生产有机肥2500吨,为农田增施有机肥2500吨,提升耕地质量,同时为种粮农户增收25元/亩(每亩水稻可产生500斤秸秆,秸秆收购价格100元/吨,折合25元/500斤)。二是试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模式。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对离田秸秆,重点开展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模式。以增城区为试点,指导各镇街依托连片水稻田、奶牛养殖场等农业生产基地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增城区自2019年被列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以来,制定了《增城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实施水稻机械收割碎秆还田作业补贴,以试点方式在部分镇街开展秸秆回收返还商品有机肥等形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有效解决了水稻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2020-2022年,增城区累计开展水稻机械收割碎秆还田补贴1753户,碎秆面积8.31万亩;引入有机肥生产企业回收稻秆返还商品有机肥,共回收1.77万亩稻秆,返还商品有机肥2831吨,发放有机物料腐熟剂51.6吨,广受种植户欢迎。

  三、关于加强宣传工作的建议

  我们不断扩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受众,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我们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的方式,让农户亲身体验秸秆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共同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去年7月,我市在从化区举办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班,7个主要涉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分管负责同志及科室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等共311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现场观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南方+、南方农村报、广州日报、从化电视新闻等进行了宣传报道,使秸秆综合利用理念和技术通过媒体宣传家喻户晓。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为目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好、涉农院校及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助力我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形成共识、深化认识上下功夫。除了农作物收获季节开展重点宣传外,平时多利用自媒体、村社宣传栏、流动宣传车、村社广播等形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知识宣传,让焚烧秸秆违法、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等理念入心入脑,同时邀请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秸秆回收受益农户现身说法,进一步推而广之。

  (二)加大统筹力度,在构建完善的收储运体系上下

  功夫。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摸清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做好相关的台账登记,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引入市场主体参与,逐步构建完善的收-储-运体系,根据地域特点,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化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三)加大产业化力度,在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

  业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骨干企业,有计划地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引进新型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途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

  (四)加大科研投入,在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上下

  功夫。加强产学研联合,发挥广州科研院所、高校集中的优势,搭建科企对接平台,持续推动科技人员围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数字农业、智慧农机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推动秸秆由传统利用向高效率利用转化,由单一化利用向多元化、商品化、产业化利用发展,大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指导、财政支持上下功

  夫。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将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鼓励、支持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15日

  (联系人:林俊吉,联系电话:863923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