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 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5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3〕291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立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联农带农能级,促进广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第2025号)收悉。该提案紧扣我市农业企业发展实际和存在短板,提出了强化要素保障、提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水平、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等具体建议,对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规模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政府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会同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8个单位认真研究办理。我局与您多次电话沟通,并于4月26日和您进行面议,现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170家、市级365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各地市第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联农带农能力不断提高,成为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一、关于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一)加强财政支持。今年4月,先后印发《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农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按照年度实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每年最高补助200万元,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补助,对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市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个产业园1亿元、50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菜篮子”工程等市级财政补助资金优先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按“以奖代补”方式最高补助(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5%。

  (二)加强金融支撑。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发挥财政支持撬动作用,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激励和约束,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851.64亿元,同比增长20.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个百分点。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方式,指导金融机构开展生猪活体抵质押贷款业务,引导21家广州企业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设立财政出资1亿元的广州市种业发展基金,今年新组建2个子基金,累计设立5个子基金,总规模达4.4亿元,累计投资种业项目12个,涉及广州壹号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金额超3.78亿元。推广运用广东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农融通”平台,导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00多家,促成金融机构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3.23亿元。

  (三)加强用地保障。一是加强规划引领,预留用地规模。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明确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区政府认定的重要乡村振兴项目可按程序申请使用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可用于保障农业龙头企业相关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二是保障用地指标,助推项目落地。市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专项安排不少于1000亩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由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安排给具体项目使用。农业龙头企业符合条件的项目用地可按程序申请纳入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三是加大用地供应,降低用地成本。2023年全市拟供应工业用地818公顷,计划供应商服用地189公顷。修订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规定工业用地因扩大生产、增加产能等原因,经批准可通过适当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指标的方式在原用地范围内提高土地开发强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依据产业发展要求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使用年限,土地使用权可按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

  (四)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平台。目前已在全市重点涉农区(从化、增城、花都、白云)建设完成4个区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26家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持续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二是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出台《广州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方案》,分类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等类别职称评价体系,目前累计263名乡村工匠获评职称。三是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羊城行动,2022年累计培训认定“粤菜师傅”12056人次;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全市共有5所技工学校开设农村电商、畜牧兽医等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116人;全市176个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全覆盖,全年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8.16万人次,居全省首位。四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印发实施《广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审核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超3000名。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需求对接平台,申请入驻平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等超100家。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发挥财政支持撬动作用,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激励和约束,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相关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加快项目用地审核,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深化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优化特派员服务评价选派机制,精准选派特派员对接服务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关于聚焦发展模式创新,提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水平

  (一)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截至2022年底,农业产业化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市场等)带动省内外农户193.49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达225.54亿元。

  (二)培育龙头企业多层次发展梯队。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为15家、170家、365家、485家,上市挂牌涉农企业27家,另有19家农业龙头企业母公司挂牌或上市,22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登全国水产企业20强榜首。构建“1+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由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禾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担任链主企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带头作用。钱大妈、极飞科技、朴诚乳业、乐禾食品等4家农业企业入选胡润研究院全球独角兽榜。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打造农民紧密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吸收农民务工支付工资福利报酬、租赁土地经营等支付土地租金、收购农产品、技术培训指导等多种利益连接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规范集体“三资”交易平台管理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聚焦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

  三、关于抢抓两个风口: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

  (一)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大抓招商引资。举办“广州市乡村振兴暨都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活动”,通过“精准靶向链式招商”,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现场签约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106.6亿元,为广州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狠抓项目落实。指导建设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从化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努力打造一批预制菜行业领军企业。成功打造一批预制菜加工精品项目,广州酒家“咕噜肉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项目”入选广东省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主抓龙头培育。支持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全市累计培育预制菜加工收入超亿元企业25家,6家入选“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占全省上榜企业总数的30%。

  (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我局正会同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积极研究推进建设协会主导发展型总部基地,持续挖掘、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广州,为我市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积极发挥行业领军型企业的主导作用,沿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集聚尚待发展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研究制订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推动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从化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打造一批预制菜行业领军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引领、共建共享、错位发展、协同布局”的工作原则,推进建设协会主导发展型总部基地,发挥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的带领、协调、服务和桥梁作用,挖掘、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为来穗投资企业提供启动平台支撑。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1日

  (联系人:蒋怡,联系方式:863954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