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41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3〕252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41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致公党:
贵党提出的《关于构建广州种业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的提案》(第1041号)收悉。该提案全面分析广州种业产业创新发展现状,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对我市种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市政府对此提案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会市委编办、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白云区政府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贵党负责同志于3月30日和5月27日分别进行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谋划制定方案,建立产学研体系
(一)制定种业振兴方案。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与市科技局联合制定我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于6月8日印发实施,全面推进我市种业振兴。
(二)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创新种业营销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为种子企业和客户搭建种子交易平台,如“真甜农服”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平台,可进行产品展示交流、种子下单购买等线上交流交易活动。二是推动种业科企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商业化育种模式,鼓励按照“1个产业(项目)+1个科研团队+1家实力企业”的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育种。目前,已有39个科研团队与22家种业企业开展科企合作,共同培育了一批优质特色新品种。
(三)完善种业社会化服务。一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我市种业科技服务平台资源优势,在品种测试、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广州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多个国内领先种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建成“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是全国3大国家级生猪测试中心之一;建成“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种业数据中心”,首创数字化种猪育种体系,汇聚了27个省区的2760万头生猪数据,覆盖了全国80%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市农科院建成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是省内最规范、承担任务最多的区试站,累计完成8000多个品种试验任务;正在增城推进建设的“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家禽品种测定站”,是全国3大国家级家禽品种测定站之一。这些平台为科技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种业监管。印发实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种业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等,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专项抽查和集中治理,架好植物新品种“保护网”。2023年上半年,出动种子监管(执法)人员820人次,抽查种子企业(经营门店)408家次,立案10宗,有力保障了农业用种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组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种业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种业发展基金和政策引导作用,助力种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种业产学研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改进农科体制,建设产学研阵地
(一)推动农科院体制改革。2021年5月,市委编委明确同意划转3个农科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和相应编制,组建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今年初,市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多次督导会议,推动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以实现农业科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1+1+1>3”的改革效果。市农科院选址南沙区东涌镇进行整体搬迁,现正持续推进解决项目建设主体、建设资金和项目用地划拨等问题,确保我市多年的农业科研资源和创新技术延续发展。
(二)完善农业科研队伍建设。我市非常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一是引进人才,市属科研院所按规定开展岗位设置、人才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以应聘者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重,择优录用。二是育好人才,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外出研学等方式提升科研人才能力,培养青年骨干干部,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2022年举办高级研修班、知识更新讲座、农技人员轮训班等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898人次。三是留住人才,保障科研工作者待遇,市农科院制定规定,明确工作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编外人员符合条件可以享受编制内同等工资收入待遇,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设立目标方向。
(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大力支持驻穗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进行岭南特色新品种选育、引种保育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全市各类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超过7000万元,努力解决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针对优质稻米存在产量较低问题,组织华南农业大学实施“高产优质丝苗米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创制”项目,建立能够培育优质稻米品种(系)的高效率水稻育种技术体系;为解决饲料原料短缺、无“适屠型”核心品种两大限制的黄羽肉鸡产业冰鲜转型问题,组织省农科院开展实施“屠宰加工型黄羽肉鸡选育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屠宰加工型黄羽肉鸡。
(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修订《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离岗创业、在岗创业等方式,从事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报酬和享有职称评定等权利。鼓励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市农科院依托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种业成果交易,累计转化88个蔬菜品种。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文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开发和转让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提供科研、住房、人才、金融等全面服务,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进农科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优质基因挖掘和精准育种研究,选育出“穗”字号优势特色新品种。支持科研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应用推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三、建设交易平台,打造种企聚集区
(一)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依托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华南中心),围绕育种材料、育种技术、新品种权和专利权等种业科技成果,搭建公益性种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提供种业科技成果征集、展示、推广、交易等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和品种权的估价、科技、法律等服务,加快育种材料、技术等在科研机构、种业企业之间快速流动,促进育种研发单位和种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构筑品种权产业链,实现品种权价值最大化。
(二)打造广州种业企业总部聚集区。在白云区钟落潭镇的“种业之都”今年正式启动开园,以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为科技支撑,利用和改造现有仓库物业,配套新品种试种展示田地,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近机场和地铁)和条件,推动市内外的种业企业进驻,逐步打造成为广州种业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园区聚集了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等一批国内优质种子企业,大力开展农作物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加工生产和种子种苗交易。
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广州市种业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公益性种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加大种业招商力度,打造种业企业总部聚集区,促进育种研发单位和种业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助力种业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农技应用,带动农业产业链
(一)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设1家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认定建立30家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组建省、市级农技轻骑兵队伍,深入生产一线,抓住重点时节、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等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农技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农技“轻骑兵”5058人次,服务企业3287家次。举办各类高级研修班、知识更新讲座、农技人员轮训班,确保完成1/3以上农技人员每年参加5天脱产培训任务,提升农技人员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
(二)扶持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印发《广州市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加强对龙头企业人才、金融、用地等方面支持。目前,全市科技类农业龙头企业32家,如广东艾佩克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多家大中型养猪企业提供数字化育种、育种与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为我市生猪数字化育种提供了高质量科技服务平台。
(三)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印发《广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按照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病虫害绿色防治等课程内容,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投入2208万元实施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替代行动,带动周边种植户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同时加强用药指导,发放《广州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指导农户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降低农药残留。
(四)助力种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我市院地企合作逐步加深,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我市已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遥遥领先珠三角其他地市。其中,南沙区依托省级渔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项目,积极创建“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推动南沙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黄埔区依托省级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建设,引进创建隆平院士港,设立3家农业新型研发机构,搭建技术转化和交易平台;增城区依托丝苗米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建设,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优质油菜科技研究团队,推动“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广东)示范基地”落地。目前,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1.38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337.73亿元,带动农户14.79万户,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样板,提高科技服务“轻骑兵”小分队素质能力,提高农业农民技术水平。做好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专做强。坚持以“强科技、优结构、提品质、壮链条、增效益”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向,推进科技赋能农业全产业链,助力农业科研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衷心感谢贵党对我市种业创新产业体系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4日
(联系人:高瑜,联系电话:36377826)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