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056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466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056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进广州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培育农业独角兽企业 高质量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提案》(第1056号)收悉。该提案紧扣我市农业企业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优势和短板,提出了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五条建议,对促进我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市委、市政府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协作办等9个单位认真研究办理。我们与贵委联系人在3月至7月进行密切沟通,于7月27日会同市科技局到贵委进行提案办理情况汇报,并与贵委参政议政处李健晖处长等赴天河区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出台一系列财政、金融、用地、科技、人才等政策,在现代种养、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型、创新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成功培育2家涉农独角兽企业(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和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分别达15家、145家和330家,培育1家市值突破千亿元、4家销售过百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为我市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

  一、关于打造现代都市农业CBD,配好催化培养皿

  广州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总部园区,形成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产业集群。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各涉农区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规划创建1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25亿元,集聚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2021年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237亿元,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从化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培育29家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261个,建成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发展赏花经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二是打造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制定实施《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打造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6条广州优势特色产业分链。建立“链长+链主+链长工作专班”工作架构,完善稳链、补链、强链、建链联动协调机制,培育壮大若干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农业“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各区加大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力争到2023年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二、关于出台专项金融扶持政策,配好育苗生命水

  我局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先后出台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多措并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纾解“三农”主体融资困境,助力优质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2年6月30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22〕15号),围绕加强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丰富乡村振兴产品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提出了14项重点任务。《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广州地区涉农贷款余额保持持续增长,累计超过40家在穗农业企业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同时提出向农村培养输送金融村官、金融顾问、金融助理,探索开发生猪、水产等农产品进行抵押质押等创新政策措施。

  二是实施涉农贷款贴息政策。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符合规定用途的贷款按照基准利率给予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产。2021年,共向67家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安排贴息资金2445万元,撬动银行贷款超过20亿元。目前我局正在制定《广州市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多措并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督导合作银行在补偿机制下最大限度增加对中小微主体的信贷投放;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转贷服务机制,支持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续贷,积极化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完善市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21年末,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2841亿元,比年初增长364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小微、“三农”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约33.65亿元,为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以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为主线,引导加强金融支农力度,发挥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作用,落实好现有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补贴、涉农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补贴等政策,推进建立专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助力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上市、挂牌,不断拓宽农业企业投融资渠道。

  三、关于成立专业农投基金,配好壮苗营养液

  引导市、区两级国有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种业基金、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广州开发区、增城区、白云区、广药集团及有关金融机构已设立了多支乡村振兴基金。

  一是发挥种业基金引领作用。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分年度出资1亿元,已设有广州市种业发展基金。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子基金、直投等方式,放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向具备新型科技和有快速发展潜力的市内种子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市内种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截至目前,市财政出资1亿元,社会资本出资2.6亿元,已设有3支子基金,认缴总规模3.2亿元,累计投资额2.8亿元。广州地区累计投资金额 1.3亿元,艾佩克、壹号、一衣口田、绿聚来等一批项目(企业)得到了及时扶持,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壮大,建成(开建)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社会化设立乡村振兴基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关要求,支持广州金控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乡村振兴母基金,目前该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和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工作,正式启动运作。基金将通过“母子基金+直投基金”运作模式,重点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智慧农业建设、现代种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等乡村振兴领域开展股权投资,致力推动广州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升级,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我市将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起设立投资农业产业、农业科技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牵头做好与广东省乡村产业投资联盟、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沟通对接,加强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储备,充分利用好省的相关融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关于推动科研落地,配好高质量基因

  充分发挥驻穗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互通桥梁,培养和引进农业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积极推动广州农业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打通科研与生产有机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培养和引进农业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通过签约聘请、项目合作、特聘专家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黄埔区、南沙区引进刘少军等院士团队参与隆平院士港和国家级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化区引进潘云鹤等5位院士入驻良口生态设计小镇,引进罗锡文等6位院士担任香米等现代农业产业专家,助力乡村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创业领军团队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广东蓝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光侠团队实施“新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支持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的刁有祥团队实施“家禽新发疫病系列疫苗的创制与产业化”项目。

  二是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建立联合研究开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产学研平台,合作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近年来,广州围绕农业领域推动成立超过1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包括广州农业信息与智能装备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广州农业大数据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

  三是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建设“一平台、一基地、一园区”,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搭建一个平台,在贵州黔南设立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分中心,促进农业科技资源聚集,如广东省农科院专家帮助刺梨加工企业完成刺梨果脯传统加工工艺提升及其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研究。建立一个基地,依靠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和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与黔南州农科院合作建立东西部协作良品良种示范引种基地,首批示范引种243个蔬菜优良品种,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广州玉米新品种“广黑甜糯”在引种试验中表现突出。建设“一县一园”,充分发挥广州农业龙头企业多、实力强的优势,引导江楠、海大、越秀风行农牧、港华、温氏等企业到贵州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完善种养、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广州农业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关注、支持,发掘一批硬科技农业标杆企业,推动一批农业科技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关于理顺监管机制,配好护苗好园丁

  制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完善政策体系,保障用地规模,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认真做好在职人才引进入户工作。

  一是出台龙头企业专项支持文件。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今年4月24日印发《广州市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围绕解决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在人才、科技、金融、财政、用地和组织保障等六方面系统提出20条措施,支持发展包括独角兽企业在内的农业企业。特别是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提出建立市农业产业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龙头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区的分管领导和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分别联系服务1家龙头企业,动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二是加强用地政策支持。广州市每年专项安排不少于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出台《乡村振兴项目点状用地分类办理指引》,努力保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规划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菜篮子”工程建设等农业项目中,优先考虑由综合实力、联农带农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牵头实施相关重点项目,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改革,积极引进人才入户。职称申报方面,对在乡村工作的教育、卫生、农业科技人员等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倾斜政策;职称改革方面,出台《广州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方案》,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分类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等类别职称评价体系,截至2021年底,176名乡村工匠通过市评委会获评职称,充分激发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人才入户方面,首创引进在职人才入户“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实现“免预约、随时办、零跑动、高效率”的优质高效服务,办理引进人才入户业务实际审核时长平均约11.2天,2021年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引进在职人才入户7.3万人,比2020年增加1.8万人,增长近33%,引进人才入户人数创历史新高,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抓紧细化实施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制定《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办法》《广州市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具体举措,完善财政扶持方式和范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点状供地”政策,推进人才入户先行示范点建设,完善科技人才政策,进一步扩大强农惠农政策覆盖面。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17日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