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049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384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049号提案答复的函

方颂委员:

  您提出《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049)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工作小组,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条讨论、研究,并积极会同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认真研究,7月5日与您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对于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

  我市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市制定出台的有关涉农文件中,将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作为重点事项落地落细,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具体措施。2021年12月,印发《广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设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专章,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列为关键工作指标。印发《2021年度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将乡村人才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二、大力培养农业农村基层人才

  (一)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农业农村基层人才

  充分发挥在穗高等院校培训资源和平台优势,有针对性开发乡村振兴相关精品课程,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园林绿化系列、农村电商等系列技能培训和乡村创新创业培训。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承办“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瞄准农村基层岗位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精准施教,形成了基层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办8年来,累计有1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报读,约7000名学员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大专或本科文凭。2021年,7所技师学院涉农专业全年招生1400人,超过过去五年(2016-2020年)累计招生总和,176名学生获评乡村工匠职称。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院校开设了园林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涉农专业,培养乡村振兴的实用性人才。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与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课程——《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到清远英德市连樟村、鱼咀村等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关注乡村、投入乡村、奉献乡村。

  (二)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手段

  一是突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将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人才培养,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开设“广州电商”云课堂,邀请直播电商专家传授农产品直播带货实操知识,快速提升农户线上销售技能。如去年的年宵花电商专题培训,在线讲解年宵花线上店铺开通、店铺运营、花卉打包及物流实操等知识,培训人次达38.3万次。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开展数字化培训,针对我市花卉、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从业人员数字化培训。例如结合花都区盆景产业举办主题为“直播赋能数字赤坭”的系列数字农业直播培训活动,解决盆景产业线上销售的痛点难点问题。

  二是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关于协助办理乡村建筑工匠培训补贴申领工作的函》,结合《推进“百万工人”“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穗人社函〔2021〕335号)要求,积极做好新型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工匠”工程,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机制。积极引导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免费创业培训,推动“粤菜师傅”创业培训课程纳入政策补贴范围,不断丰富课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创业意识、创业能力。2021年全市资助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10.34万人次,其中资助农村户籍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4.82万人次;截至2021年底,全市资助乡村建筑工匠培训补贴657人,补贴金额为65.7万元。

  三是壮大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基地。我市分两批共建成3个省级、7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7个市级粤菜师傅工作室,构建了粤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白云、番禺、花都、增城、南沙、从化等6个区共9所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开展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我市共有37家单位获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7家单位获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三)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一是强化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我市每年组织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如2021年市财政安排18.26万元,用于举办农业科技人员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超过1100人次,有效提高了我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2021年我市有1人获评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1人获评广东农技推广能手。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2022年我市新增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919名,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累计入库超3000名,覆盖了我市7个主要涉农区共170多个乡村产业;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指导、观摩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739场(次)、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9068人次、推广品种328个(次),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92个,示范面积12198亩,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2021年,我市共有10人获评省级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

  (四)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

  一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题培训,以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形成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截至2021年,全市共培养家庭农场主668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609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330人。

  二是采取“以赛代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2021年9月结束的全省首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我市“科技葛根,带着农民一起创业”和“大数据导向的涉农创新服务模式”项目包揽成长组冠亚军。

  三是根据国家、省今年启动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工作部署,我市按照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标准,从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社会化服务等六大板块中遴选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选,目前已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66名乡村振兴带头人。

  (五)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2020年底,我市印发《广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市财政每年投入720万元,每年培育1600名高素质农民,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800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2021年,我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613人,1人荣获“2021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称号。调查显示,68.79%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平均每个高素质农民带动30户农民。

  三、创造基层人才培育的良好环境

  (一)深化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

  一是对在乡村工作的教育、卫生、农业科技人员实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作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专利成果等可以作为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或基层工作,到乡村挂职、兼职、定期服务的城镇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城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自取得医师资格至申报副高级职称前,需到受援基层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需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有利于对农业农村技术人员的“传帮带”。近三年我市共评审农业专业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183人、初级职称231人。

  二是出台《广州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方案》。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分类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等类别职称评价体系,组建我市乡村工匠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生产应用专业人才、民间建筑专业人才、烹饪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021年我市启动首次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让更多活跃在乡村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脱颖而出,为广州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共评定经营管理、生产应用专业乡村工匠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30人。

  (二)切实保障基层农业技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基本工资待遇,鼓励主管部门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内向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倾斜分配,鼓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深耕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发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好、创业创新氛围浓、涉农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基层人才培养。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机制

  坚持立足本土、以用为本、创新方法,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力度。坚持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一系列人才培育工作,广泛开展乡村职业技能竞赛,优化全市技工院校涉农专业教学,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帮助农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继续针对特色农业领域线上化转型难点痛点,大力推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继续举办“广州电商”云课堂,为有意愿向线上转型发展的农户提供免费电商业务培养,力争培养一批精农业、懂电商、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以实操能力为导向、以适用技能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涉农人员职业资格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办法。稳步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制度,探索开展涉农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农村人才激励措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激励机制,在重大人才项目、人才资金、工资待遇、职级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就业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等平台建设,形成乡村产业吸引乡村人才、乡村人才壮大乡村产业的良好循环,让乡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8日

  (联系人:刘显恩,联系电话:86392359、13662312318)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