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495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291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495号建议答复的函

宋俊文代表:

  您提出《关于建设广州市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培养乡村产业带头人的建议》(第2022249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我局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工作小组,对建议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条讨论、研究,并积极会同市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认真研究,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对于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组织领导

  我市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市制定出台的有关涉农文件中,将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作为重点事项落地落细,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具体措施。2021年12月,印发《广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设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专章,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列为关键工作指标。印发《2021年度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将乡村人才人才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二、壮大乡村产业人才队伍

  (一)培养和引进农业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一是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通过签约聘请、项目合作、特聘专家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黄埔区、南沙区引进袁隆平、刘少军等院士团队参与隆平院士港和国家级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化区引进潘云鹤等5位院士入驻良口生态设计小镇,引进罗锡文等6位院士担任香米等现代农业产业专家,助力乡村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组织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创业领军团队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广东蓝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光侠、王祥喜、张立国团队,实施“新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支持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的刁有祥、廖明、唐熠团队,实施“家禽新发疫病系列疫苗的创制与产业化”项目。

  (二)依托高等院校培养乡村人才

  一是发挥在穗高等院校培训资源和平台优势,有针对性开发乡村振兴相关精品课程,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园林绿化系列、农村电商等系列技能培训和乡村创新创业培训。2021年,7所技师学院涉农专业全年招生1400人,超过过去五年(2016-2020年)累计招生总和,176名学生获评乡村工匠职称。市政职业学校、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院校开设了园林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涉农专业,培养振兴乡村的实用性人才。广州大学扶贫育人团队与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课程——《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到清远英德市连樟村、鱼咀村等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关注乡村、投入乡村、奉献乡村。二是采取“以赛代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在校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2021年9月结束的全省首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我市“科技葛根,带着农民一起创业”和“大数据导向的涉农创新服务模式”项目包揽成长组冠亚军。

  (三)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一是强化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促进农技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市财政安排18.26万元,举办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年共举办农业科技人员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超过1100人,有1人获评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1人获评广东农技推广能手,10人获评省级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二是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2021年底,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累计入库超2000名,已覆盖我市7个涉农区170多个乡村产业;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指导、观摩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181场(次)、培训人员6485人次、推广技术成果165项、推广新品种286个(次)、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73个。

  (四)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

  一是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题培训,以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形成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截至2021年,全市共培养家庭农场主668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609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330人。二是根据国家、省今年启动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工作部署,我市按照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标准,从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社会化服务等六大板块中遴选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选,目前已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66名乡村振兴带头人。

  (五)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2020年底,我市印发《广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力争5年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8000人,推动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我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613人,1人荣获“2021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称号。调查显示,68.79%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平均每个高素质农民带动30户农民。

  (六)做好乡村人才职称评审

  积极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农民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人才扎根乡村动力。一是2021年按省部署启动首次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定经营管理、生产应用专业乡村工匠99人,其中正高级1人,副高级17人,中级46人,初级35人。二是积极开展农业专业职称评审,近三年我市共评审农业专业高级职称70人,中级职称111人,初级职称72人。

  (七)开展“三项工程”羊城行动

  一是推行“粤菜师傅+食材供应链”的发展模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挖掘优质粤菜食材,打造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等10个广州市“粤菜食材生产基地”;在7个涉农区培育认定番禺区沙湾北村、从化区西和村等10条村为“广州粤菜师傅名村”,积极推动黄埔区麦村村参评“广东粤菜师傅名村”,促进乡村饮食文化传承、知名厨师培养、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二是高质量推进“广东技工”培训。突出强化技工院校涉农专业建设和就读涉农专业学生助学资助,推进校企、校校合作技能帮扶,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以上。三是打造“南粤家政”服务品牌。畅通“南粤家政培训+就业”通道,大力构建“人员遴选+技能培训+操作实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打造“从化月嫂”“增城妈妈”等家政品牌。

  三、创造乡村人才培育良好环境

  (一)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政策保障

  一是实施乡村创业帮扶政策,组织开展“第十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乡村创业大赛,挖掘亮点农业创业项目,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5-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二是进一步落实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管理问题的意见,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三是支持“粤菜师傅”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或外出创业发展,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四是印发《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全包括乡村人才在内的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健全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等机制。

  (二)建设乡村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进广东新农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生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修农场)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平台)建设,2021年全市建设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135家,其中返乡创业基地2家,农村电商产业园1家,广东(广州市)金颖农科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广州市番禺区悦佳水果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11月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扶持发展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新增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居全省各市之首。二是开展创业指导进乡村(社区)活动,围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农村新业态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服务,累计培训2996人次。从化区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打造培养生态设计人才的“黄埔军校”,目前共招录了三批共200人,17名硕士研究生已经就地创业;推动“创业导师团”人才库建设,首创“前店后创”粤创街运营模式,连续四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三是组织开展第八届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暨“寻找广州最美乡村工匠”活动,竞赛设互联网直播营销、花卉栽培、民宿运营与管理三个项目,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全市共62名“乡村工匠”参加比拼,互联网直播项目吸引6万人次支持参与,最终9名选手获“羊城工匠杯”奖项。

  (三)落实乡村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实施“双到双零”就业援助服务,2021年共组织“零距离”招聘会335场,提供就业岗位12.55万个,64%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二是实施“精准兜底”就业帮扶服务,设置乡村公益性兜底就业岗位,帮助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今年1月,全市首个乡村振兴“就业驿站”在从化区启动,通过驿站“直聘平台”直接向村(居委会)推送企业招聘需求信息,实现招聘企业“资源库”和农村劳动力“人才蓄水池”的信息联通、精准对碰,打造村民就业服务“直通车”,打通农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实施不分户籍的均等化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农村户籍劳动者参加本市有关培训教育机构、行业组织或企业组织的职业培训或自学,获得本省颁发的资格证书,可申请最高3000元的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四)提供乡村振兴金融支撑

  一是2021年出台《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扶持保障,支持农村金融项目。截至2021年末,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2841亿元,比年初增长364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二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专门机制,创新新型助农组织,引导金融资源给予倾斜,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设立广东乡村振兴板,服务“三农”龙头优质企业。三是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乡村振兴特色产品,持续实施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种业基金、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金融服务站,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民金融服务,推广应用“农融通”平台,构建和完善农业企业信用评价和评分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依托“农融通”平台开发专属金融产品。

  四、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手段

  (一)突出农村电商和创业培训。近年来,我市将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新人才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一方面依托产业开展数字化培训。针对我市花卉、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开展从业人员数字化培训。例如结合指导花都区盆景产业举办主题为“直播赋能数字赤坭”的系列数字农业直播培训活动,强化人员培训,解决盆景产业线上销售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拓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新路径。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开设“广州电商”云课堂,邀请直播电商专家传授农产品直播带货实操知识,快速提升农户线上销售技能。其中去年的年宵花电商专题培训,在线讲解年宵花线上店铺开通、店铺运营、花卉打包及物流实操等知识,培训人次达38.3万次。

  (二)强化劳动技能培训。2021年全市资助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10.34万人次,其中资助农村户籍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48241人次。根据《关于协助办理乡村建筑工匠培训补贴申领工作的函》,结合《推进“百万工人”“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穗人社函〔2021〕335号)要求,做好大力开展新型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持续推进“乡村工匠”工程,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截至2021年底,全市资助乡村建筑工匠培训补贴657人,补贴金额为65.7万元。积极引导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免费创业培训,推动“粤菜师傅”创业培训课程纳入政策补贴范围,不断丰富课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三)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做大做强。我市分两批共建成3个省级、7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7个市级粤菜师傅工作室,构建了粤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白云、番禺、花都、增城、南沙、从化等6个区共9所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开展人才培训。我市37家单位获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7家单位获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发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好、创业创新氛围浓、涉农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根据需要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一)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坚持立足本土、以用为本、创新方法,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力度。坚持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一系列人才培育工作,广泛开展乡村职业技能竞赛,优化全市技工院校涉农专业教学,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帮助农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继续针对特色农业领域线上化转型难点痛点,大力推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继续举办“广州电商”云课堂,为有意愿向线上转型发展的农户提供免费电商业务培养,力争培养一批精农业、懂电商、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二)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各类人才向农村农业流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在重大人才项目、人才资金、工资待遇、职级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健全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等平台建设,形成乡村产业吸引乡村人才,乡村人才壮大乡村产业的良好循环,让乡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构建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实操能力为导向、以适用技能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涉农人员职业资格评价机制,健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办法。稳步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推行培训合格证书制度,探索开展涉农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0日

  (联系人:刘显恩,电话:86392359)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