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190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1〕136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190号建议答复的函

周新华等代表:

  您提出的《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第20212190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会同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3月24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统筹规划科学定位,确保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一)突出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市先后制定印发《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广州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行动方案》《广州市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广州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广州市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已制定新一轮村庄规划全流程技术指引文件,积极指导各区、镇(街)、村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修编。编制印发《广州市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免费派发给各涉农区所属镇和行政村,引导农房建设有序开展,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实施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下乡工程,全面推进设计下乡,积极发动和组织设计单位与我市7个涉农区61个镇(街)924个行政村进行结对,实现我市行政村“村村配备乡村三师”,提升美丽乡村设计水平。

  (二)强化统筹协调,坚持高位推动。市委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市领导干部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难点工作列入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关注和督促指导工作内容,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落地见效。市委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召开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定期会商、督查暗访等工作机制。

  (三)注重产环并重,促进协同发展。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为抓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对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支持通过统筹布局、复合用地等方式,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和环境双融合双提升。如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光联村和红旗村联合编制的村庄规划,将花卉产业园、会展中心和房车营地等特色产业、乡村旅游项目与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治理、无害化公厕等基础设施以及海绵城市绿道、西和水环境项目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打造。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引进扶持满春园、逸翠园等一批种植高端苗木的龙头企业,在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利用竹洞村现有的黄花风铃、田园风光摄影大赛、乡村美食节等旅游资源,将空置民房打造成乡间民宿,同时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体提高村庄“颜值”,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基地。

  二、资金优化高效配置,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

  (一)积极整合筹措涉农资金。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着力支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并重点向北部山区镇村倾斜,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2018年至2020年,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近45亿元资金用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其中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资金5.82亿元、日常维修养护资金0.82亿元,有效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2020年,市财政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安排“环卫保洁专项补助经费”2亿元、“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提升以奖代补经费”2亿元、“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经费”0.14 亿元,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水平。各区也积极筹备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增城区设立了首期5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用于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一是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多元投资机制,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带动社会资本,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行列,不断拓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融资渠道,形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合力。如引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50亿元设立美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投资资金,以基金模式联动政府和企业,投资花都区港头村、番禺区大岭村、南沙区大稳村、从化区西塘村、白云区凤和村建设广州市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通过国有资本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努力实现双赢、共富。在创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时,坚持“靶向招商”,多维化招大引强选优,大力促成企业快速落户,用具体项目的实施推动村庄建设和发展。如从化区莲麻小镇引进广州丰禧农业公司等10多家企业,总投资2.2亿元。二是探索创新区(镇)企共建共赢模式。组织国企实施帮镇扶村工程,印发实施《关于市属国有企业联系广州北部相关部分镇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推进市属国企与20个镇街建立“一对一”或“二对一”对接关系,协助北部定点帮扶镇村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实施外立面整治并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题优势,探索创新区(镇)企共建的携手振兴、合作共赢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等方面发挥作用,如珠江实业公司积极投资从化南平静修小镇的规划建设;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投入番禺沙湾瑰宝小镇和化龙汽车小镇的创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755家企业与917条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三、弘扬文化打造精品,促进乡风文明焕发新机

  (一)弘扬特色乡村文化。坚持以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深化岭南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升级战略,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鼓励建设相关展示展演场景。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交流展示和传播推广活动,举办劳动者歌唱大赛、民歌民乐大赛、书画摄影创作等乡村文化活动。运用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的形式,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艺演出和服务,推进岭南优秀文化根植乡村土地。积极支持乡村自办文化,举办更多本土特色节会活动,持续开展年度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和群众艺术花会等,鼓励和扶持具有广州历史文化、岭南地域特色的文艺创作。

  (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六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已形成包含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1个传统村落在内的全市域保护名录,全部划定乡村建设的市级文物保护线,实行全要素、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做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切实做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开展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以农业文化申遗为抓手,加强对全市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的指导。结合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着力推动沙湾古镇、港头村、大岭村、黄埔古村等保护发展和活化利用。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广州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村镇文明,扎实开展全国、省、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文明镇、村覆盖率均达100%,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镇村文体场所实现全覆盖。2020年,花都区花山镇小布村、南沙区南沙街鹿颈村、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四、着眼长远固本强基,健全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一)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制发《关于印发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维护管理操作规程》《关于加强乡村厕所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广州市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城乡融合、服务一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建管并重、协同推进的原则,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按产权归属明确界定农村环境设施管护主体,分类明晰管护经费保障职责,提出管护机制创新改革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二)紧盯短板弱项,城乡统筹推进。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一体部署,统筹推进落实。一是强化农村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印发实施《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攻坚实施方案(2019-2021年)》,到2020年底,全市7231个自然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南沙区获评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二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农村生活垃圾设施投入运营,区、镇两级政府落实常态化管理。“一区一场”建设运营取得新“突破”,多个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成试运营,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四区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引领,创建100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花都区获评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全面组织实施查漏补缺与改进提升工作。完成609座公厕小便器下方“集水槽”修建,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732座村委会内设厕所。全市农村公厕全部录入广州公厕云平台,农村地区实现“一键找厕所”;从化区打造“乡村15分钟如厕圈”。建立完善农村户厕“一户一档”管理工作台账和农村公厕日清扫、日巡检、日洁净管护制度,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搞好“小厕所”,彰显“大民生”。四是聚焦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农村“一元钱看病”模式稳步推广,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农村养老设施、长者饭堂实现镇村全覆盖;以中心镇为单位的物流配送和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基本建设,基本完成镇村物流节点建设;村卫生站应设已设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已全覆盖,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加强设施管护,确保常态管理。一是全面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环卫管理保洁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明确健全分级分类管护体制,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准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由相关区政府明确。“村收、镇运、市(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建立并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村庄日常保洁制度,完善村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并按标准配备村庄保洁力量,每个自然村均建有1个以上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全市村庄保洁覆盖面已达100%。二是建立污水治理责任清晰的运行机制。以镇(街)为责任主体,统筹辖区内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分散式治理设施开展巡查维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整改,镇(街)定期对设施运行状况开展巡查监督,有效解决了农污设施维管资金投入不足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制定广州地方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养护与维修规范》(DBJ440100/T 253-2019)等规范性文件,以考促管,实行设施运维效能评价制度;明确设施养护资金标准,目前我市分散式农污设施维修养护标准为26元/人·年、大中修标准为9元/人·年。三是建立乡村绿化美化养护机制。全力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开展“一园、一路、一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小游园、绿化景观路和庭院绿化示范区。各区结合实际,设立管护奖励专项资金,对纳入统一管理的小公园、小游园实施管护奖励,激励村社、居民爱绿护绿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村民自觉自愿参与村庄绿化管护,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五、精准赋能科技兴农,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

  (一)认真做好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平台调度。为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广东省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建设了面向自然村的全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数据信息平台,以数据管理为基础,注重突出问题导向,按照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办法在哪里的思路,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目前,该数据管理云已逐步完善,实现包括自然村全覆盖、多级监控管理、多方协同调度、全面精准服务在内的多功能数据管理。我市严格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数字乡村”改革建设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深发展,每季度通过信息平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据调度工作,利用大数据思维助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建设,以此作为全市农村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性支撑平台。该平台以“广州地理数字地图”(含三维影像图、平面图)为底图汇聚,关联农村网格的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及实有设施,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通过发挥“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作用,提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从化区依托云平台打造立体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三)大力推进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广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三年安排约1.3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用于自然村光纤到村、城中村光纤改造和农田“多杆合一”等项目,通过资金补助引导各运营商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和建设,夯实农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到村建设工作,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二是推进村镇移动信号提升试点建设工作。以花都区藏书院村为试点,采取存量改造和新建基站相结合方式,解决信息扩容和信号覆盖问题,为乡村数字信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20年8月,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被列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镇,今年该镇将聚焦绿色和数字化,着力发展一至二个优势项目或产业,形成区域示范效应。

  六、凝心聚力广泛宣传,营造群众参与良好氛围

  一是采取制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展示片,编印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标准等宣传单张,开设“环境整治专栏”、电视电台播送新闻等多种形式,结合轮训区、镇(街)、村三级工作人员等措施,指导镇(街)村具体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破解基层“怎么干”难题。二是各区积极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伍,走村入户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持续深入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宣讲活动,激发各镇(街)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动力,营造家喻户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入开展“大走访、深调研”活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农民闲暇时间,广泛开展家访、夜访、座谈活动,面对面了解民意、动员群众,示范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各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镇(街)、村(社)干部更是主动靠前做工作,积极宣讲政策,为群众分忧解困,鼓励群众勇于参与。四是组织开展各类评选评比活动。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五个最美”“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干净整洁文明户”“小手拉大手”等评选评比以及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外出乡贤、青年团员、工商企业家、妇联等各类群体投身到村庄清洁行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参加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直播大赛及“十大美丽乡村”评选系列活动,邀请区领导现身说法为美丽乡村建设打Call,发动市民、村民以网络票选形式为美丽家乡点赞,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享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成果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胜利收官的基础上,全面谋划好“十四五”期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继续高标准统筹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力争建成与融入“双区”建设的广州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彰显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和特色的高质量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5日

  (联系人:刘书静,联系电话:020-86394219)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