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37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宋俊文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编号:20182377号)收悉。您对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到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符合我市实际,对我们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大有裨益,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和短信等方式,我们与您进行了充分沟通。经认真研究,并综合市直有关部门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农产品加工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6年底和2017年初,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导意见,从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我市着力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战略,有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及品牌农业的建设。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4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加工本地农产品总产值945.63亿元,约占全市都市农业全年总产值的68.4%,加工本地农产品实现税金956.76万元。
(一)优化机构职能设置
2017年4月,市编办批准设立广州市农业局农产品加工处,成为全省第一个专设规划、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构的地市,各区也相应明确职能承担机构和落实人员,实现了省市区三级顺畅对接。机构成立以来,着重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初步摸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况。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出台《关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的若干意见》,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推行"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简化办事程序,减低办事成本,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造便利宽松的营商环境。
2.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制定实施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破百"工作方案,出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项目财政补助方案,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以土地、资金、技术生产要素等出资方式,组建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2家,其中,农产品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2家;全市实有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76家,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合作社975家,加工服务合作社3家。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广州市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建设"列入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方向;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业企业设施建设,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等进行补助。2017年通过"以奖代补"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00多万元,撬动企业投入自筹资金超过2000万元。制定《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创建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扶持南侨食品有限公司等7个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技术改期项目共1410万元,扶持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2个共100万元。
4.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用于下述项目建设和生产及其活动的贷款通过申请给予贴息补助:(1)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加工设备及符合条件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贷款;(2)鲜活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引进和升级的贷款;(3)农业企业创办技术研究机构及技术研究和名优新品种生产的贷款;(4)收购季节性农副产品的贷款等。2017年市级财政下达安排贷款贴息补助资金2091万元。制定出台《广州市农业贷款担保资金管理办法》,2017年市融资担保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为2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1400万元贷款担保,其中为1家农产品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提供400万元贷款担保。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工作,该试点工作目前已在我市绿仕水产品公司稳妥推进。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争取"地理标志商标审查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其中"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沙湾水牛奶"等9件商标已向商标局递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有望今年注册成功。加大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运用的宣传力度,全市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1.5万件,占新注册商标数10%,为农业经济品牌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借助广州博览会平台每年组织举办广州市品牌农产品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2017年共组织81家农业企事业单位参展,有效宣传推介我市品牌农业、名特优新农产品,增强广州农业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协调各有关农业企事业单位参加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申报工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2017年,我市有效期范围内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数量较2016年底新增25个,总数为142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的功能平台。目前,特色小镇逐步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孵化发展的新平台。如从化区温泉财富小镇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目前已有68家金融企业签约入驻,资产管理规模超400亿元。投资带动作用显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打牢基础。人居环境有力改善,伴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小镇基本实现"宜业宜居",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带动居民增收创收,如从化吕田莲麻小镇、增城白水寨小镇、1978电影小镇等得到游客赞誉,当地居民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五)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大力开展对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包括农业生产知识、实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培训7万多名农村实用人才。从2016年起每年投入360万元专项用于新型
职业农民培训,2016-2017年,全市累计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新型职业农民3726人,谭柏深等5人喜获"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称号等。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农产品加工业将大有可为。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实施2018年中央1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7〕26号)文件精神为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强化规划统筹,加强政策引导
市发展改革委调研形成《广州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对培育发展农业新业态(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等)、加快农业与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等)融合发展、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市今后制定出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导意见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农业局正在牵头制定《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目前已完成意见建议收集工作,待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将作为今后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印发实施。抓紧组织编制《广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梯次结构互补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二)明确产业用地,助推园区落地
充分挖掘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优势,协调资金实力雄厚、园区建设经验丰富、管理水平较高、拥有市场网络和品牌效应的企业(建设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综合示范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入区集聚发展。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用地瓶颈。在2017年省级已专门安排402亩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标鼓励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基础上,市国土部门明确,将"留用地"、"菜篮子"基地、"美丽乡村"、村公共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由市级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统筹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并予以应保尽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属村镇办集体企业的,可据此列支以上用地指标,属其他类企业可按《广州市申请使用建设用地规则》明确的程序申请用地实施建设。
(三)落实补贴资金,加大政策扶持
鼓励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工业在内的传统工企业开展以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技术改造。实施"以奖代补"、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政策,进一步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做大做强。2018年,市级财政已安排"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约3300万元,其中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线建设或升级改造类项目资金约700万元。2018年下达市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2000万元,其中,安排18家农产品加工类农业龙头企业市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共计984.6万元。
(四)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加工业发展
制定促进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认定一批有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加工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打造整合发展产业发展载体,组织认定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公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评定观光休闲农业市级示范单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
(五)强化品牌建设,做好宣传推广
采取监督抽查方式,对本市种植业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畜禽养殖环节、畜禽屠宰场(屠宰环节)等开展监测,加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补助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实施优质品牌培育行动,培育和创建一批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岭南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优质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荐评选工作,借助各级农业博览会、展览会平台,宣传推介我市品牌农产品。开展"品牌农业,食在广州"主题活动,通过建设"互联网+品牌农业+市民"活动区、品牌农产品自选超市等形式推进品牌战略发展,扩大市民参与度和关注度,提升品牌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创新培训理念,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管理制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督促指导各有关区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局
2018年4月28日
(联系人:彭小萍,联系电话:86356817)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