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农事管理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6期):荔枝果实发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荔枝果实发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目前,我市荔枝早熟品种已陆续进入成熟期,中晚熟品种处于幼果发育期至果实膨大期。据监测点调查,当前荔枝发生的病虫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蝽蟓、瘿螨、霜疫霉病。 

  一、病虫发生概况 

  荔枝蒂蛀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增城监测点调查,全区平均蛀果率为15%,百果活虫10头;室内养虫观察,预测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16-19日,第四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10-15日。荔枝蒂蛀虫成虫高峰期由南至北逐步推迟。各地区结合荔枝早中迟熟品种实际,根据监测荔枝蒂蛀虫发育进度,确定荔枝蒂蛀虫的防治适期。

  荔枝蝽蟓:偏轻,局部偏重发生。从化监测点调查,虫态以若虫为主,树冠平均虫口密度为2.25 头/平方米,高的14 头/平方米。白云监测点调查,平均19头/平方米。 

  荔枝瘿螨: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全市果园发生不均衡,粗管果园发生较重。增城监测点调查,平均幼果受害率在1.3%,高的5.8%。白云监测点调查,平均新梢受害率为8%。 

  荔枝霜疫霉病:偏轻发生。从化监测点调查,树上果平均受害率为1.1%。南沙监测点调查,树上果平均受害率为0.1%,高的3%。

  二、发生趋势分析 

  据广州市气象台预报,5月气温较近30年同期偏高0.5-1℃, 降水量较近30年同期相比偏少1-2 成,5月预计还有2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5月20-23日、5月27-29日。雷雨天气频繁,易导致荔枝落果、裂果,阴雨寡照天气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结合气象因素分析荔枝蒂蛀虫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荔枝蝽蟓、 瘿螨、霜疫霉病将中等发生,荔枝炭疽病将偏轻发生。

  三、防治意见 

  各区根据荔枝品种布局,结合主要病虫监测调查情况,因地 施策,细化防控方案,及时开展防治工作,重点防治荔枝蒂蛀虫、 蝽蟓、瘿螨等虫害,预防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害,确保荔枝生产安全。

  (一)抓准防治适期。防治荔枝蒂蛀虫要抓准成虫羽化高峰 期;防治荔枝蝽蟓要抓住若虫盛发期;防治瘿螨要在新梢抽发初 期;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等病害要以预防为主。 

  (二)科学用药。果实膨大期:防治荔枝蒂蛀虫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荔枝蝽蟓可选用溴氰菊酯、氯氰·马拉松等;防治瘿螨可在防治荔枝蒂蛀虫时兼治;防治霜疫霉病可选用烯酰吗啉、精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果实转色期:防治荔枝蒂蛀虫可选用联苯菊酯、四唑虫酰胺、吡丙醚等;防治荔枝蝽蟓可选用溴氰菊酯、氯氰·马拉松等; 防治瘿螨可在防治荔枝蒂蛀虫时兼治;防治霜疫霉病可选用氟吡菌胺、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果实成熟期:防治荔枝蒂蛀虫可选用四唑虫酰胺、虱螨脲、吡丙醚;防治瘿螨可在防治荔枝蒂蛀虫时兼治;防治霜疫霉病可选用氟吡菌胺、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

  四、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守农药标签上的每季最多使用次数、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荔枝产品质量安全。 

  (二)控制同一种农药的使用频次,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三)施药时合理着装,保障施药人安全;施药时注意将药液均匀喷在树冠内膛枝条和外层果穗、叶片上。 

  (四)我市即将进入“龙舟水”季节,容易发生极端性、连续性、大范围强降水。若施药不足4小时遇雨需及时补施,确保防治效果。

  (五)务必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与采收上市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超过安全间隔期。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