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他山之石

乡村振兴在上海宝山:让党旗在绿水青山间高高飘扬

    

  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里,福建菌菇栽培专家凌教授向宁夏村民推广双孢菇种植技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小小的菌菇成为了西海固的希望。

  在上海宝山,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推进?广袤乡村的青山绿水,如何成为人民城市中的亮丽底色?

  这片近300平方公里土地的宝山,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里,打响了解放上海“第一枪”,为解放上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打下了建设宝钢“第一桩”,彻底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需钢材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这里,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988年,宝山“撤二建一”,走上了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一笔。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海市委明确提出宝山要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农业农村作为宝山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破农村地区地域、领域、隶属关系等限制,通过建强严密的组织体系,抓党建、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扎根乡村廿载

  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里,福建菌菇栽培专家凌教授向宁夏村民推广双孢菇种植技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小小的菌菇成为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的希望。

  而在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一家名为永大菌业的企业让天平村成为了全国遐迩闻名的“菇乡”。谈及为何能在天平扎根近20年,永大菌业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黄国标至今仍满怀感恩。

  2015年,突如其来的一把大火,烧毁了他的整个厂房,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达上亿元。正是在罗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两年重建,一座焕然一新的现代食用菌企业再度出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永大菌业创造产值1.5亿元,在上海“一村一品”众多涉农品牌行业中独占鳌头,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并用全市唯一一家产值超亿的创新实践成功刷新了上海“一村一品”涉农企业的最高纪录。

  在永大菌业,菌菇培养基质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被精细分区,却唯独没有菌菇生产区域。原来,企业在食用菌发展上不断探索“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即党组织搭平台,公司统一生产菌包,农户负责生产管理,产品由公司定价回收,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农户的各自优势,改变了传统食用菌生产“家庭作坊式”的落后局面,实现了食用菌生产从粗放到规范,从农艺到工艺的转变。据统计,这一模式带动了周边300多农户先后加入食用菌种植,户均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60%秸秆、15%豆腐渣混合一定比例的木屑、麸皮或者米糠,这是姬菇生产所需要的养分。而汉康豆类作为一家生产、销售豆类制品的民营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豆渣因含水量高,运输难,处理成本较高,却成为了企业经营中的一件“烦心事”。

  天平村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以党建为纽带、以联建为契机,积极为两家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如今豆渣成为了菌包原料,就近利用,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处理成本,还能为菌菇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提高出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经测算,汉康豆腐的豆渣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0%以上,菌包添加豆渣后,生产成本每袋降低1毛以上,每年可为永大菌业节省生产成本100万元左右。

  居村联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宝山区北部地区以乡村为主,南部地区城市化程度高。独特的城乡地域分布特点,导致城乡居民对彼此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的“水土不服”。

  如何发挥好村居党组织联动的作用,让城市居民看得到乡愁,让村民了解城市生活,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

  宝山区委聚焦城乡之间的融合渗透、良性循环和功能耦合,深入推进“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委党组牵头,在月浦、罗店及张庙街道试点开展“一分菜园”项目,通过城乡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城乡居民看到了焕然一新的新社区新乡村,城乡融合治理的妙处也浮出水面。

  乡村居民参观通河四村等小区的公共客厅,实地了解、学习居委在开放式办公、一门式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直观感受到城市居民丰富多彩的社群生活和共商共治的自治氛围;居民向村民请教种菜方法,亲眼见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生的极大变化,在美丽乡村中寄托乡愁记忆。

  认养“一分菜园”,让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感受田园乐趣和自然风光的“后花园”与“疗愈地”,也使城镇变成了乡村居民学习新理念和提升“自治”力的“新课堂”与“进修地”。

  在社区,居民通过居村联动项目享受乡村生态资源,缓解社区绿化用地紧张、减轻人地资源矛盾,开辟城市生活新空间。而在农村,试点“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五项标准达标率98.5%;完善乡村体育设施,村民共享“15分钟体育生活圈”,城乡供给不断均衡。

  2021年以来,宝山区委进一步围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在全区现有963家党群服务阵地的基础上,“圈层式”优化布局,提标升级“两镇八村——蝴蝶兰”“美丽乡村会客厅”等120家党群服务站点,通过做实“三张清单”,以法官律师送法下乡,专家义诊送医下乡,戏曲名家送戏下乡,优秀师资送教下乡,使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与城区一样的优质专业服务,切实打通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任务需要人才尽心完成,安排需要人才有力部署,改革需要人才集思广益,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中之重。

  结合2021年居村党组织换届,宝山区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落实“双好双强”要求,做到多看具体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从工作成绩衡量该干部的业务水平,保证挖掘出的干部工作能力出众;做到多听群众言,坚持多次实地考察、督导、收集干部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从与群众交谈中得知该干部的为人处事,从与同事交流中得知该干部的性格作风,保证挖掘出的干部信念坚定,品德优良。

  宝山区委积极贯彻落实工作要求,2021年选配8名选调生到月浦、罗店镇8个村开展为期2年的基层锻炼,通过落实“7+2” 锻炼任务,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力量。同时,将其中6名党员选调生吸纳为村级党建指导员,与在村企业年轻干部形成结对共建,通过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等专项调研,近距离互学互帮互助,共同见证和推动农村发展。

  为留住优秀人才,镇村各级党组织也纷纷采取措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罗店镇整合“天舒苑”资源,建立人才配套宿舍项目,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村委园区双向管理”为模式,将“农民集中住房”变为“园区高端人才宿舍”,为回乡人才创业、就业、作业营造舒适优良的建设软环境。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新路径,吸收外来人员特别是党团员骨干参与乡村治理,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新村民与当地村民互动,让新村民真正融入农村、建设农村。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