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三农要闻

咬定三大目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十四五”期间,广东“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聚焦“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这个定位,狠抓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咬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标,主攻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大重点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推进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

  农民增收,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是关键。从上世纪90年代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到目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集群化”一直是广东发展乡村产业的关键词。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看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部署,可视为广东的经验上升为国家层面政策的体现,这是国家政策中的“广东元素”。“近年来,广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上有章法。”叶兴庆补充道。

  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认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广东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比如形成了农业现代化“五高六化”的指标评价体系。这种全省“一盘棋”“一张图”式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国家今年启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了诸多探索。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创建了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2201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1322个专业村和200个专业镇,“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蓝图,也是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远景目标。

  “十四五”期间,广东仍将保持产业园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开展新一轮产业园创建。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拟新增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以上,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50个以上专业镇,创建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此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2021年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紧抓现代农业被纳入我省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历史机遇,围绕10个千亿级、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从更长远来看,广东将全力推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每市创建1—2个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广东将推动现有产业园进阶增效,探索现代种业、设施装备、数字农业等功能性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等农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一批传统农业企业走进数字经济,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 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是广东面临的一道待解课题。多位专家认为,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小城镇建设,将成为接下来广东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

  “‘城—镇—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核心线索。”广东省政府参事、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将县城比喻为“农民心中的‘香巴拉’”。“较之于大城市,县城的准入门槛较低,与田野乡村紧密相连。不仅可以避免人口远距离迁徙的交易成本与社会风险,而且能够让农民在农忙时期兼顾务农与务工两类活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他说。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与县域经济相关的内容被列入第十二章“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都会为农业现代化带来改变,“十四五”《规划纲要》体现了广东省在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定位上的战略高度。“假如80%的人口实现了城镇化,剩下20%的农村人口占有的资源就会相对更多,规模化经营条件就更好,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也会随之提高,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就得到改善。”马晓河说。

  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3元,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比第一次降到了2.5:1以内,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成效正在显现。

  今年,广东还将充分发挥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生态宜居 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走进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金星村,采用统一坡屋顶、外立面和窗花的黑瓦白墙民居,干净整洁的小道,绿植随处可见,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翁源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广东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同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如今,全省2277个脱贫出列村环境面貌大改善,实现“后队变前队”;89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成功打造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普遍成为乡村旅游热门地;“一十百千”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引领全省乡村加快蝶变,岭南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村容村貌优美、乡愁乡韵浓郁的特色小镇和生态名村……

  可以说,广东乡村的亮丽“底色”已然绘就。

  未来,美丽生态宜居乡村的“蓝图”,广东如何布局谋篇?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接下来,我省将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整县整镇整村提升农房风貌。到2025年,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80%以上、珠三角地区10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这也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除了“硬设施”,农村“软实力”的提升也被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今年,广东将进一步完善乡村配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农村创新创业沃土,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通过美丽乡村的开发,涵盖康养、体验、休闲、观光、旅游的“美丽经济”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省每个涉农县(市、区)要打造不少于10公里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10家以上特色精品民宿,示范带动有条件的村整村发展民宿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乡村振兴要点

  01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精细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推进丝苗米、生猪、家禽等十大类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果菜茶、花卉、南药、蚕桑等特色产业。推动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

  02

  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显著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实施“五美”专项行动、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镇村同建、同治、同美,鼓励绿色农房建设,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到2025年,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80%以上、珠三角地区10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03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面激发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等支农发展政策,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04

  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乡村振兴立法。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