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区镇连线

黄埔区:召开2025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月13日下午,黄埔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隆平院士港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区委副书记邓奕中,副区长何宇鸿,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街镇、研究院、国企负责同志,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部分重点涉农企业代表共聚一堂,聚焦黄埔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工作思路等关键议题,共同探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10116751.jpg

  好种子、好技术、好装备”,黄埔农业产业成果斐然

  2024年,黄埔区率先出台《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其细则,兑现政策奖励补助资金超4200万元,实现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增长”,农林牧渔总产值预计11.85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1%,实现5连增。2020年至今新增龙头企业78家,龙头企业达9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较2019年增长5倍以上。

  “好种子、好技术、好装备”示范推广成效明显。水稻精量穴播机等多款农机装备亮相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低镉水稻、隆平黄埔香等优质稻种在贵州省长顺县推广3100亩。2款自走式水稻精量穴播机获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入选2024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3个品种入选2024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极飞超级农场入选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优鱼智慧渔业平台及技术签约“中国南海所亚合资金项目”。2个数字农业项目分别获评广东省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应用典型案例。

10116751 (1).jpg

  无人收割机在大吉沙岛水稻田作业场景

  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成果丰硕。隆平院士港整体工程完工,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隆重开馆。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1个,获得省农业农村厅立项资助项目2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基本完成建设并推进全面验收,获省级奖项4项,申报发明和实用型专利、软著超20项,开发新产品数量11个。3个创新研究院获得2024年德国IF设计奖1项,湖南农科院科技兴农奖1项,大吉沙智慧农场入选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黄埔红”红茶团体标准》获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批准发布。区内企业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二等奖,广东省工业软件科学技术进步奖、农业无人机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24年度日本创新天才国际发明展金奖、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等荣誉奖项。

  在产业发展方面,2024年成功举办第21届农交会现代农机展和隆平院士港现代农机演示活动,现场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超12亿元,企业签约合同金额超10亿元。以商引商,全年企业引进优质项目10个,总投资额超13.5亿元。全区139家涉农企业贡献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4.5%,全区55家生物农业企业总营收85亿元,2个省级产业园年产值超15亿元

  协同发力,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共商农业新质生产力

  会上,罗锡文院士进行专题授课,为黄埔发挥资源禀赋和科研优势,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思路和方法路径。

  罗锡文院士强调,智能农机装备的突破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其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政策、经济、社会协同的系统工程。未来需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政策精准扶持、产业生态构建,加速实现农业装备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企业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信心”,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本来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代表分享涉农工作发展现状及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计划,表示愿做探索者、先行者,通过政策扶持协同发力,共绘农业产业发展新蓝图。

10116751 (2).jpg

  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播机作业演示

  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科研总监曾文斌表示,未来一年公司将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尖端产品、提质降本、开拓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黄埔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挥核心聚集效应,年内力争培育10家龙头企业

  接下来,黄埔区将聚焦“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主线,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围绕农业“123”科创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推动“二次创业”,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本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116751 (3).jpg

  迳下村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首开区

  加快招商引资,育强龙头企业。研究制定农业产业专项招商政策,发挥隆平院士港核心聚集效应,鼓励企业以商引商,激励企业将闲置物业匹配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兑现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影响力。优化企业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年内力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

  加速成果转化,发力智能装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院士团队和院士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聚焦农机装备、智慧农业,构建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产业链创新体系,拓展智能农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搭建“研发-中试-生产”的产业体系发展链条。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三好”示范推广。主动融入全区产业体系建设大局,优化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揭榜挂帅”活动,突破农业科技发展瓶颈问题。打造一批高水平、开放共享的生物农业新型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生物农业产业分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加快“好种子、好技术、好装备”示范推广,推动农业产业协作项目在帮扶地区落地见效。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