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春耕正当时 田间大比武——今年广州早造种粮面积预计约20.9万亩

    

  仓廪实,天下安。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年将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作为超大城市,广州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年消耗“菜篮子”农产品超过650万吨。一直以来,这座城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

  目前,广州春耕春播正当时。为把稳粮食生产“基本盘”,今年,广州以“只增不减”为原则初步确定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预计全市早造粮食种植面积约为20.9万亩,育秧面积9.87万亩。

  随着3月9日2023年广州市春耕生产现场会的举办,广州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掀起春耕春播热潮。

  藏粮于地

  播种面积连续四年增长

  无人植保机在空中来回穿梭,无人插秧机在田间有序播种,工厂化育秧中心育苗配送忙……3月9日,2023年广州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在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举办,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自2019年以来,广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四年增长,省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获评“优秀”。2022年,广州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82万亩,粮食产量15.38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广州市粮食生产指标任务。

  今年广州再接再厉,以“只增不减”为原则初步确定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市春播粮食面积约为20.9万亩。同时,大力推动粮油作物生产种植工作,争取超额完成省新下达的大豆、油料种植面积任务。

  “今年从化区早造种粮面积要超过9万亩,目前已经完成60%以上。”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巧清表示,为了赶在惊蛰前后顺利开始春耕,他们春节前就早早准备,打好春耕“第一仗”,该区全年目标是保障21万亩的粮食生产面积。

  “预计3月10日完成早稻播种,较常年快3—5天。”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茂禾也信心满满,他表示该区将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镇街,镇街将把任务进一步分解到村到社、落实到田,抓紧抓实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广州各地春耕春播顺利推进,得益于广州落实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能力。

  近年来,广州通过健全耕地管理政策体系、持续实施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高标农田建设等多措并举,有效挖掘和利用土地生产潜能。2020年至今,广州累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2.37万亩,其中种植粮食1.0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含改造提升)。今年广州将继续以春耕生产为契机,继续积极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藏粮于技

  水稻机耕率接近100%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走进位于增城区朱村街的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放眼望去,轨道传输带运送着将完成催芽的秧盘,一盘盘秧苗生机盎然,工人利用升降机将秧盘放到对应位置,整个过程流畅高效。

  “全自动化的工厂可以减少人力,保证秧苗的出苗率,缩短育秧的期限。”广州增城供销增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斌介绍,这是广东省首个现代化育秧工厂,目前工厂内有八层立体育秧苗床,每台可装1200盘,一次可育60亩地所需的秧苗。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在广州,农业生产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座城市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90%以上的农业专业人才,共有161个各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深厚的科研基础,广州落实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为强化装备支撑,广州大力支持推动一批优秀专家团队在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从无到有到优的快速发展。同时,打造了艾米5G智慧农场、和稻丰“农机作业+”、荔博园“5G+智慧荔枝”、黄埔大吉沙无人农场、增城无人农场、绿沃川蔬菜工厂、诚一水产健康养殖、力智高效养猪等智慧农业装备应用典型。

  今年春耕,广州预计投入农机总动力约98.6万千瓦,投入农机具约4.85万多台套,其中机耕水稻面积约18万亩,水稻机耕率接近10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以上。

  除了强化装备支撑,广州也在农业科技上“做文章”。在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一边是各种农机上演“科技秀”,一边是几片试验田孕育着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邓彩联指着一片正在收割油菜花的试验田介绍,该片田通过“双季稻+油菜”种植,稳定提高双季稻生产能力,同时利用油菜花海带动乡村游。目前,已形成“稻—稻—油菜”的轮作模式和技术模式,每亩可收获油菜籽约150公斤,在肥田沃土的基础上增加耕地产出和农民收入。

  随着农机不断普及、农技不断提升,机器作业的轰鸣代替了田间劳作的劳累,农户更轻松,丰收有保证。

  强农惠农

  提前下达农机购置补贴

  不久前,在南沙区东涌镇举行的2023年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上,不少农户慕名而来,12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也参与其中,还向农户赠送自己培育的“合方鲫”良种鱼苗。

  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才安全。广州始终把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上下大工夫,优先保障水稻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先进适用农机装备购置补贴需求,为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让农户种粮有信心、底气,过去一年,广州发放中央、省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批次,下达市级种粮大户补贴4598万元,市财政统筹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628万元,新增各类机具1万多台(套),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000万元,受益农户2600户。

  例如为强化装备支撑,广州持续实施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业财政补贴政策,对水稻育插秧、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水稻无人机植保等作业服务,由市财政分别按80元/亩、50元/亩、20元/亩、20元/亩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去年全年作业财政补贴面积超24万亩,水稻机种面积超16万亩,机种率达44.8%,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目前,广州已提前下达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2861万元,支持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购置和报废更新。

  此外,农业保险政策也发挥兜底作用。“2022年,我们累计为广州市3.4万农户及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超122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保障金额较去年同比提升76%。”在2023年广州市春耕生产现场会上,中国太保产险广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资金送到手,技术也送下田。广州通过加强指导服务,推动产学研与推广应用深度融合,支持本地农机(农业)企业与华农大、省装备所等科研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全市拥有25名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优质丝苗香米种子的繁育中心,繁育了稻本香1号、稻本香2号系列自主产权的种子。”从化区和稻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寿堂表示,去年稻本香1号种子已经审定通过,今年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如今从化区优质生态丝苗产业园以“从化香米”为核心产业,构建“产、学、研”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