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媒体报道

全面贯彻“三新一高”重要要求 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精彩答卷

    

8553539_wangyf_1654520641119_b.jpg

  一把手访谈

  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再出发。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广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已经连续3年获珠三角片区第一名,在新征程上,又将如何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省党代表、广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世通表示,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高标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广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做好稳产保供工作

  广州日报:省党代会提出,要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常住人口1881万,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大型城市,广州要如何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李世通: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在广州寸土寸金的土地,用硬措施落实硬任务,用强执行力扛起责任担当,全力做好稳产保供工作。

  在2019年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连续3年“三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锚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84万亩、产量15.08万吨的目标,精准发力。坚持藏粮于地,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将完成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整治,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造提升1.75万亩,大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利用率,确保面积只增不减。坚持藏粮于技,在良种、良技、良法上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穗种强芯”攻关行动,打造广州种业创新高地,培优培强“增城丝苗”等穗粮品牌,积极引进院士、专家团队,组建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小分队,精准指导科学开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提高粮食生产、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单产稳中有增。

  建设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

  广州日报: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接下来,广州在乡村产业方面将如何发力?

  李世通:市农业农村局将对标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围绕“潜力板”持续发力,建设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

  做强特色产业。聚合资源建设打造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都市现代农业“1+6”产业链,实施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18家省级现代特色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加快4家功能性产业园建设,提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

  强化示范引领。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服务都市圈、城市群。优化提升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积极拓展都市农业增值空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更好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光需求和农耕文化需要。

  广州日报:未来五年,广东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广州有哪些新举措?

  李世通:加快建设提升新乡村示范带,以主要涉农镇街为单元,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和乡村风貌的一体化整治提升,聚焦特色产业、廊道碧道、人居环境等关键要素,推动各主要涉农区在今年底前至少建成1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突出实效强化乡村治理。强化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进一步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强化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实验任务,今年将推进18个先行示范点建设。推进黄埔区新龙镇、白云区钟落潭镇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建设。

  广州日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州如何将这一重大任务落到实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李世通:全面推进强镇兴村。以北部地区涉农镇街为重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补齐北部地区乡村发展短板弱项。探索镇(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或民营企业三方成立合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持续深化“千企兴千村”和“国有企业联系北部镇街”工作机制,力争到今年年底,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比例达到80%以上。

  实施“穗农奔富”行动。持续稳定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聚焦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升,开拓增收新路径和新模式。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今年新增高素质农民1600名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