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广州今年春耕准备投入农机总动力97万千瓦 投入农机具约3.8万多台套
尽管前段时间遭遇了阴雨连绵的酷寒,广州的春耕备耕早已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
农业农村部门对春耕旱区进行了摸查,也协调做好了种子、化肥、农药等的供应。随着近日天气放晴,各地将陆续展开播种工作。
坚决遏制“非农化” 严控“非粮化”
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2021年广州粮食种植面积43.8万亩,比省下达任务增加1.6万亩,早稻播种面积增幅全省最大;产量15.1万吨,比省下达任务增加0.9万吨。广州获得全省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据介绍,广州今年粮食生产任务是面积和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只增不减。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已对春耕粮食生产任务进行预分解,下达各区落实。
广州将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控“非粮化”,全力保障“米袋子”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抓粮食生产的发条拧得紧而又紧。
据悉,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已协调市供销社、市植保总站等部门,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储备保供工作,储备水稻常规(杂交)种子40万千克、化肥40554吨、农药1011吨,并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耕,广州准备投入农机总动力97万千瓦,投入农机具约3.8万多台套。
丝苗米产业园年初二就开工
“虽然前段时间遇上了低温阴雨天气,但是我们的春耕备耕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关负责人韩建华告诉记者,园区从大年初二起就安排人员上班,早早开始水稻育秧工作。由于保暖措施实施及时,低温阴雨没有带来很大问题。韩建华说,在朱村基地,今年他们计划种植3060亩丝苗米。接下来如果播种受到天气影响,他们也做好了无人机飞播的两手准备。
在广州,农业现代化渐渐成为田园景观以外另一道美丽风景线。不仅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耕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入一群90后大学生返乡新农人,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相结合,以组织管理为抓手,产业联盟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为突破口,组织引导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进一步延长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催生农民合作社新业态。
组织管理上,石乡农机逐步打造“机耕队、机插队、植保队、机收队、田间经理人”五支专业服务团队,实行统一订单作业、统一协调农机具、统一收费价格,以单机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该合作社依托于自身农机装备规模和实力,开展单环节/多环节托管、全程托管、整村推进机械化服务,以及定制化服务方案,为农户提供机耕整地、机插秧、农药机撒播、无人机飞防、水稻机收、秸秆还田、技术指导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模式。全程机械化服务的推进,使增城8个主要种粮镇街稻田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有效缩短,生产效率得到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合作社实现与农户之间的互惠共赢局面。
在从化区,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逐步走向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新的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合作社从种子选购、化肥农药订购和小机具等,逐步增加了综合农事的服务内容。合作社服务的种子、化肥、农药全部实行集中采购和集中直供,各项农资普遍比市场价降低10%~30%左右。针对农户使用化肥随意、不采用科学和精量施肥的现状,合作社还提供水稻种植户稻田土壤检测、智能配肥、无人机变量施肥、统防统治等服务,为农户提供农技农机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实现了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地块精准管理、精准施肥和施药的目的。
专家下乡解决技术难题
近期天气变化大,农户在春耕备耕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为做好春耕技术指导工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植保总站和各区技术推广部门专家,赴各区开展技术指导560人次。
2月18日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农业种养生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田、入户,多措并举帮助农户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级调研员张敏强告诉记者,该中心通过农业通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防寒预警信息,提醒农户提前加强种养生产管理,做好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组织粮食、蔬菜等农技服务小分队,走入乡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急难愁盼”技术难题。同时,组织农博士专家做好线上问诊工作,及时解答农户生产难题。
据张敏强介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发布了防寒技术措施,及时发布蔬菜、果树等防寒技术措施,指导各区加强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此外,该中心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市上半年农业生产指导意见,落实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技术指导工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