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43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3〕298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43号提案答复的函
朱文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力品牌培育,促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43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品牌培育和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收到该提案后,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8月10日与您赴南沙区进行实地调研交流。经综合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制定广州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一是根据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和国内外影响力等要素,分品类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精品,向农业农村部重点推介我市产品优、信誉好、产业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参评中国农业品牌精品百强。2022年,增城荔枝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增城仙进奉荔枝成为全国“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中唯一入选的荔枝品种;推荐南沙青蟹、南沙鲜鲩参评全国农业品牌精品;推荐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从化荔枝等进入全国农业品牌目录系统。
二是积极推动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与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助力提升穗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4个;346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数量蝉联全省第一,约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建成“粤字号”品牌示范基地13家。
三是发挥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培育推介一批企业品牌和优质特色农文旅品牌,促进“文旅+农业”融合。目前,我市已建成2条国家级乡村旅游线路、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4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7个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17个市级旅游文化特色村、23家星级精品民宿。2023年,通过推广“荔枝产业+美丽村庄+乡村旅游”融合销售模式,发布荔枝主题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全市文旅消费带动销售预估占荔枝销售的20%左右。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培育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农业精品品牌,并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层价值,打造涵盖农耕体验、农业观光、采摘品果等特色优质农文旅品牌。
二、关于“进一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一是印发《广州市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25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23个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3家、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0个、示范性美丽渔场5个,培优塑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4个,建设一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示范区,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加快农业提质升档。
二是印发《广州市统筹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各涉农大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提升到20%以上。
三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指标体系,实现粤港澳三地质量安全标准的互联互通。目前全市已认定149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我市已连续两次获国务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全省粮食安全考核“优秀”等次。在部、省、市三级监测中,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均达99%以上。我市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管监测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品质保障和安全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着力创新农业品牌培育方式,从规范认证、试点示范、展示展销、品牌传播、团队建设、品牌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以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为基础、以产销对接和品牌推介为手段的农业品牌工作机制,完善“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标准,规范品牌标准化工作。
三、关于“加强品牌营销能力体系建设”和“营造品牌消费环境”
一是通过节庆、展会和品牌推介等平台培育推介农业品牌。结合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广州市品牌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推动以展兴市、以节促品;参加各类专场推介、高峰论坛、品牌大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宣传我市特色农业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鼓励各区结合本区实际,举办金秋消费季、特色美食荟、网购促销、农品文创等特色活动,推动品牌农产品热卖热销。2023年,我局联合、指导各区举办广州荔枝“12221”市场营销活动近百场,组织荔枝产销企业参加2023广东荔枝“12221”品牌推介活动(西安站)、广东荔枝丝路行活动、荔枝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在杭州市成功举办“‘羊城鱼鲜’广州市名特优新水产品品牌推介会(杭州站)”;在南沙区举办乡村振兴暨都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为我市农业品牌持续赋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通过电子商务赋能农业品牌建设。推动传统营销方式和现代营销方式融合,借助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现代传播途径,拓宽企业营销渠道。持续举办包括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直播电商节、夏日网购节等系列大型电商促销活动,吸引我市大批农业品牌参与活动,快速提升产品销量,放大品牌宣传效果。以荔枝为例,今年全市电商销售量占比为36%,销售额占比达42.8%。
三是发布品牌消费索引,激发消费意愿,培育消费热点。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创新年花、荔枝等特色农业品牌营销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2022年,我市启动“云上花市”,推动各大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年花,开设“白云农荟BuyU”“花都花芝源”“优品南沙”“从化线上花市”等销售矩阵,在微信平台开设“广州云上花市”入口,实现年花销售额达3.83亿元,同比增长约10%。2023年,制作发布涵盖全市228家优质果场的荔枝赏味图,精准对接销售市场,制作发布宣传片、主题海报、短视频等各类专题报道超过7000条,营造荔枝营销浓厚氛围,实现荔枝销售额超36亿元,同比增长12.5%。
下一步,我局将采用“传媒+科技+文化+渠道”相结合的农业品牌营销方式,多平台、多渠道、多元化营销并推荐品牌,提高营销精准度和有效性;组织优秀品牌参加展会节庆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抓住数字经济新机遇,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品牌运营管理数字化水平,促进品牌农产品消费。
四、关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监管保护,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完善与市市场监管局等跨部门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引导品牌主体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加强注册商标保护,严厉打击冒牌套牌、侵权等行为;加强农业品牌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农业品牌形象。
二是积极促进农业品牌发展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加强老字号保护与传承,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广州农业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系统梳理广州传统名优农产品,编撰形成《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截至2022年底,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成功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全省总数的一半。
三是培育农业出口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联合海关、贸促等相关部门单位,构建农产品进出口及关联业务企业服务数据库,做好农产品出口促进服务,并对RCEP实施对广州农业发展影响开展系列专题研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目前,我市已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家,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1家。2023年,广州荔枝销往英国、加拿大、迪拜、新加坡和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底,广州荔枝出口3948吨,出口额超6800万元,出口地、出口量、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品牌主体发展动力。通过实施财政贴息、奖励补贴、服务引导等手段,扶强扶大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对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市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个产业园1亿元、50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22年市本级财政投入3.05亿元,2023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另外,市财政预算已安排90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奖励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市场监管局,挖掘培育区域商标品牌资源,大力引导、协助相关主体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同时,提升我市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拓展农业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空间,指导企业充分利用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国际性农业展会平台,推进“粤字号”农产品“走出去”,提升我市农业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品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4日
(联系人:吴东风,联系电话:36516232)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