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037号提案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416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037号提案答复的函

付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提案》(第303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领导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专题办理工作小组,对提案提出问题建议进行逐项讨论、研究,并积极会同相关单位认真研究。4月8日,我局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位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纳入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见证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认定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生态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对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传播地区农耕文明和树立农业品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做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保护工作,已成功申报2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和增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我市已印发《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文件,将农业文化遗产列入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统筹乡村建设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水利灌溉遗产、海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并采取同等力度进行保护。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市、区联动力度,进一步提高市、区各相关部门思想认识,持续推进我市优秀农业系统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好后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推动优秀农耕文化在全社会展现应有风采和魅力。

  二、科学规划,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序开展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近年以来,省、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工作方案中多次提出“推动优秀岭南农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进一步做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保护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岭南优秀农耕文化提供了工作遵循。目前,我市已制定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和增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十年保护与发展规划,并逐年列出下年度保护与发展计划,基本形成中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通过立足十年期和每年度规划,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实施遗产地核心区保护工作,今年已按计划在海珠、增城农业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做好设立遗产标志及宣传介绍牌等工作,逐步推动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其中海珠高畦深沟农业文化遗产在近期将区分农耕景观文化、古村疍民文化两条线实施遗产地核心区保护工作,更进一步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落地落实。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2283号)要求,坚持动态保护、协调发展、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纳入市、区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展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加大对农耕技术和农业文化遗产等保护力度,使其符合当前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衔接。

  三、加大宣传,充分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社会影响力

  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2022年以来,我局通过“广州三农”“广州市乡村振兴”、广州日报、南方农村报等平台刊发我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宣传信息30次以上,通过视频介绍、头版头条、直播等多种宣传方式形象介绍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和增城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拍摄制作寻路农遗系列报道“走进海珠湿地——探索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文化”,相关报道得到市内、国内各大媒体的转载,有力提升了广大市民对海珠高畦深沟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是合力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平台。近年来,我市不断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增城区以仙进奉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引入5家市场主体,打造了荔枝小镇、荔枝文化博览园、博物馆,荔枝农耕文化园等,其中荔枝农耕文化园内种植了国内外255个荔枝品种,成为展示增城荔枝种植系统的重要窗口。荔枝文化博览馆展示世界荔枝历史与文化发展史、荔枝民俗典故、荔枝文学艺术、荔枝种植技术、地域与人文等励志文化,通过建设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荔枝小镇、建设绿道碧道和发展“万家旅舍”,带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海珠湿地数十年的生态保育,成就了今天的广州“南肺”,较好保留了国内罕见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海珠湿地的自然条件,开办自然学校,设立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积极推动湿地研学试点建设。2022年以来,海珠湿地研学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亲子家庭等群体,开展自然观察、农耕体验、生态导赏等精品科普教育课程约280场次,参与者约8000人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广大市民亲近自然。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传承工作,统筹谋划在海珠区小洲村选取合适地址建设广州农业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海珠),积极推动海珠区相关部门与保利(广州)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合作洽谈,计划引入合作方共同举办海珠湿地“水果节”活动,打造广州农耕文化专属高端线路名优水果品牌,带动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齐抓共管,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是加大经费保障。我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并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根据《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2283号)的保护措施要求,海珠区、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在本级年度预算中已安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我局也积极协调市级财政以涉农项目补助形式拨付资金到相关区,用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达到市、区两级层层落实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是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21年以来,我局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对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行专项研究,组织开展全市农耕文化遗产资源本底调查,系统梳理了广州传统名优农产(水产)、农耕技术和农业文化遗产等内容,完成了一部38万字的《广州市农耕文化本底调查报告》、一本包含803 幅图片的《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名录图册》、一套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等成果,为保护传承广州农耕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工作在全省尚属首例,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功能有效发挥。为进一步推动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已初步划定海珠湿地1号区域为海珠高畦深沟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其中高畦深沟示范田区域为示范区一期,通过完善示范区遗产标志、宣传介绍牌、参观调研路线指引等手段,加强对1号地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谋划,并组织详细摸查现存名优果树的品种、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登记造册实行重点管护,持续维护好区域内便桥、水梪等基础设施,加强消除病虫害困扰,进一步加快恢复名优果树的农业生产功能。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协调加大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和宣传培训,组织开发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主题的研学路径和课程,积极提交涉农建设项目申请省财政资金支持,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全市“三农”工作培训,同时在社会层面撬动资本投入,深入挖掘广州农耕文化重要历史、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进一步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积极展示农业文化遗产社会经济价值。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8日

  (联系人:李颖杰,联系电话:36680691)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