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051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301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051号建议答复的函

谢元基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妥善实行土地“非粮化”整治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第2022205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厚爱,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非常符合我市实际,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分别于3月9日和5月27日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和当面协商座谈。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妥善处理从事土地“非粮化”生产的农业企业方面

  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涉及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政策,对耕地利用优先顺序作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规定: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积极联合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等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积极推动耕地种植用途管制和耕地恢复工作,尊重农企、农民意愿,结合种植季节有序推进,督促各级部门不允许“简单化”“一刀切”。

  二、关于开展我市各区未开发土地测量统计方面

  一是我市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截至目前,我市2021年度2.18万亩高标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完工进入区级初验阶段,2022年度2.75万亩高标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已基本上完成初步设计,我市实际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实际累计改造提升3.14万亩,在2019、2020年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评价中我市得分排名靠前、受到省通报表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农田灌排体系基本健全,耕地主要渠道硬化率超60%,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5万亩,节水与精细化灌溉水平较高。全市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从2016年的3.26等提升至2020年的2.68等,稳居全省前列。

  二是我市积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发展。土地流转工作可有效整合零散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约104.7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67%,高于全省平均流转率约15个百分点,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我市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挖掘耕地后备资源,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采取休耕轮作、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推动出台《广州市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办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三是继续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整合碎片化耕地,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三、关于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方面

  自2020年2月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大力推进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多措并举,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取得实效,在2021年省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现场会上作典型代表发言。三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共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20069.9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8827亩。同时推动6990亩闲置的收储耕地、征而未用现状耕地复耕复种复绿,初步建立了市、区、镇(街)三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机制和体系。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目前已纳入省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内容,我市正严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部署,扎实推进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引导企业、农户优先种植粮食。截至6月10日,我市尚剩余2565.1亩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下一步将根据省农业农村厅部署,扎实开展15亩以下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

  四、关于调动农企、农户种粮积极性方面

  今年来,我市积极统筹各级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实施各种种粮补贴政策,有力激发了农企、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数量已从2018年282户增加至2021年1356户,增长381%,种粮大户(水稻)补贴面积从2018年2.9万亩增长到2021年14.03万亩,增长384%,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40.7%。粮食生产正向着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去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43.84万亩(增长3.8%),产量15.08万吨(增长6%),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市级种粮大户千元/亩补贴。主要有:种粮大户补贴(300元/亩·造)、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400元/吨·亩)、机械化育插秧补贴(80元/亩)、精量穴直播补贴(50元/亩)、无人机直播补贴(20元/亩)、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补贴(40元/亩·2次)、土地流转补贴(100元/亩)、水稻政策性保险补贴(18元/亩)等惠农补贴。区级相应配套增加种粮补贴,如白云区配套补贴300元/亩·造,黄埔区配套种粮补贴15亩大户700元/亩·造,15亩以下小户800元/亩·造。2018年以来,我市已落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9430.89万元。

  二是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广州市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穗农〔2020〕61号),着力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补短板”需求,不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包括水稻机种、机植保、稻谷烘干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等新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轻型适用产品,实施略高于省补贴额的补贴标准(补贴额约为省的1.3倍),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重要农机具实施倾斜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补贴额约为省的1.7倍),进一步稳定种粮大户购机补贴预期。2019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8191万元,补贴农机具2.5万多台(套),农机作业补贴面积超过38万亩,受益农户约为6500户。

  三是及时足额发放三批次中央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452.17万元,对种粮农民、企业购买农资进补助,有效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是不断培育壮大专业作业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近年来,我市落实专门资金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培育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跨区作业、合同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提供专业高效的农机作业服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有6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评市级示范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12名代表获得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称号。

  我市将结合您的建议,积极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降低种粮投入成本,进一步调动企业、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和粮食生产工作部署要求,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在更高站位、更高起点上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打好粮食扩面增产主动仗,确保粮食生产“三增长”。

  感谢您对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6日

  (联系人:侯新权,联系电话:86380023)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