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440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2〕303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440号建议答复的函

周灿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州市“菜篮子”供应链信息监测预警的建议》(第20222440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菜篮子”供应链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建议。市政府对此建议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海关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我局成立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小组,认真研究办理,并安排专门同志与您沟通相关工作情况。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生产、价格和气象监测,开展分析研判

  我市“菜篮子”供应链信息监测主要按照各市直单位职能分工开展,其中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本地农产品生产情况监测,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价格监测、市气象局负责气象情况监测,同时部门之间加强了信息交流,提前做好突发情况应对准备,合力确保市场供应充裕、价格稳定。

  (一)加强生产监测。做好日常工作台账,全面动态掌握企业种养品种、产能等基本信息,突发情况下做好“三个一”:一沟通,每日与各区、各企业沟通交流,加强技术指导,促进本地重要农产品产量提升;一研判,每日开展分析研判,加强市场信息收集、汇总,全面动态掌握信息,及时研判;一日报,每日对蔬菜、水果、生猪屠宰、畜禽、水产等重要农产品存量、产能等信息进行监测汇总。此外,我市还建有强大的市场供应体系,其中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蔬菜、水果年交易量分别为390万吨和153万吨,黄沙水产市场水产品年交易量21万吨,能有效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二)加强价格监测。在“菜篮子”产品领域,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建立100余家“菜篮子”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各单位在价格监测预警系统中按照日、周的频率上报价格及部分品种交易量等数据,监测品种包括蔬菜、肉类、水果、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每日在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广州电台及《广州日报》发布最新“菜篮子”产品价格,每月在《广州日报》发布“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测报告。

  (三)加强气象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市气象部门联动,利用“广州农业气象”微信公众号,对全市104家百亩以上蔬菜基地和重点保供企业开展直通式气象信息推送服务;指导生产基地(企业)在汛期备足生产资料,及时疏通沟渠,适当降低水位,加固堤基池基和大棚设施,加强栽培管理,抢收田间成熟蔬菜,避免遭遇灾害性天气。加大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发布《广州市今冬明春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提高产能和应急储备。

  (四)开展会商研判。如遇突发情况时,我局根据各单位报送的监测预警信息,召集相关单位进行会商,研究分析近期稳产、稳价、保运、保供形势,预判下一阶段产、供、运、销及价格的情况并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二、加大投入,把“菜篮子”项目纳入重点扶持方向

  我市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链数字化应用,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促进“菜篮子”主要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市场导向倒逼“菜篮子”产业化、信息化转型升级。

  (一)继续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我市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动数字农业化发展,并将发展数字农业纳入《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坚持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促进数字新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催生新模式、新产品,为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场景应用。《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第四十七条明确支持农业数字化发展,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种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种质资源、科研平台、育种和生产基地、种业企业及用种大户等现代育种要素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快数字技术在花卉、蔬菜、热带水果、水产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研发、保护、交易中的应用。2021年6月印发的《2022年广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将“利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营商环境、疏解各类民生服务堵点、落实基层减负、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的项目”列为优先支持方向。

  (二)持续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强化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增城丝苗米产业园正建设5G智慧信息化平台,园内稻田安装数据监管系统,实时监测土壤肥力、水质酸碱值、禾苗生产情况等数据并加以分析,汇总上传至5G大数据平台,同时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无人平地机、无人收割机等远程精细化操纵,努力打造无人智慧农场。增城迟菜心产业园建成5G病虫害预测分析、智能水肥一体化、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等系统及迟菜心大数据平台,推进生产基地种植生产经营的智能管理,促进传统农业转型。从化荔枝产业园、增城仙进奉荔枝产业园开展的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引入了智能农业现代化系统,并在基地安装农情环境监测设备、无线灌溉控制系统等,实现精准监测、质量溯源等功能,推动荔枝种植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南沙渔业产业园内已建立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涵盖水产养殖自动化饲料投喂、在线水质监测、生产数据采集等,实现养殖过程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而达到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现技术输出。从化生猪产业园、壹号蛋鸡产业园配套建设智能环境监控、自动精准饲喂、自动粪污清理、智能生物防控等智慧化设施设备,有效推进畜禽养殖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

  2016年,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象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引导农民自觉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我市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2021年,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金额共1.04亿元,补贴标准为每亩84.8元。

  对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后土地用途和地力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已有明确规定,第四十三条中也同时规定“经承包方同意,受让方可以依法投资改良土壤……并按照合同约定对其投资部分获得合理补偿”。我市积极倡导推荐使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将流转后土地用途、地力保护和改良土壤后获得合理补偿等进行了细化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一是把“在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推广田头智慧小站”列入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32万元用于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及时将资金及绩效目标细化分解至各有关区积极推动项目实施,截至2021年12月,共立项开工设施31个。

  三、面向未来,开创“卖全球、买全球”新局面

  我局正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发展。一方面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手抓国内销售网络布局,一手抓拓展优化进出口渠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24个省、自治区的138个地级市(州)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城市合作共建,在全国布局17个配送中心,初步构建公益性、权威性、公正性、开放性流通供给网络。另一方面以湾区市场为基础,拓展销售渠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顺畅运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已落户白云区,计划投资200亿元,用地面积2000亩,预计年营收可达千亿元。该项目将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大湾区国际化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集全球会展交易、无水港、智能仓储、区域集配、产业集群总部、美食休闲广场、预制菜、电商、大数据/金融/中控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交易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和RCEP协定签约国农业生产合作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交往,使之成为服务全国的农业产业新高地和国际交流高端平台,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打造成为世界的“菜篮子”。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开发,促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从被动向主动、从单向向多元的转变,以点带面推动提升全市农业智慧化建设水平。

  二是继续做好生产、价格、气象监测。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适时优化监测手段、监测指标,以及完善覆盖面更广泛的监测网络,及时分析研判,确保本地农产品生产平稳有序。

  三是引导企业与农产品主产区开展产销对接,拓宽货源渠道,进一步推动“农超对接”“网上对接”,鼓励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与零售、餐饮企业对接合作。

  四是全力支持白云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以交易中心建设为带动,打通销售堵点,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畅通全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菜篮子”供应链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6日

  (联系人:区子弁,电话:31520416)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