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445号重点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4〕324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445号重点建议答复的函

陈茵明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2445号,以下简称《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重点建议,由王焕清副市长领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该建议全面分析广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推动我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市政府对《建议》高度重视,组织我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协作办等单位及有关区政府认真研究办理。孙志洋市长四次对花卉产业作出批示,组织召开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工作会议。王焕清副市长亲自研究推动,组织召开六次专题工作会议,带队前往上海、昆明、佛山等省内外调研学习,研究制定推动我市花卉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经常深入市内花卉科研单位、企业和市场调研指导。7月10日,王焕清副市长邀请领衔代表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琴同志等,专门就《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筑牢基础”,不断完善扶持保障政策

  (一)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广州市精品花卉产业链实施方案》内容,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通过综合梳理调研情况,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分析研判广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后,认真草拟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印发实施了《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种业、生产、市场、服务、文旅5大提升行动,细化40项重点推进的具体工作,着力引导要素资源聚集,逐项破解花卉产业发展在土地、资金、市场、流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为扎实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了《2024年广州市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事项》,明确了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

  (二)强化政策惠企利民。落实用地保障,印发《关于保障花卉产业用地有关事项的通知》,充分保障花卉产业的规划和用地需求,对重点花卉项目针对性开展项目涉及的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一般农用地等三类用地的分类指导,支持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等;制定《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规划用地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中国花都马岭观花植物园项目等6个花卉相关项目共计146.67亩纳入2024年度申报建设用地的乡村振兴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今年“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补助等专项资金中调剂15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花卉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面向花卉产业的金融产品,广州农商银行推出“金米花卉贷”产品,落地从化西和村“花卉贷”,花都竹洞村、瑞玲村“盆景贷”,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创新推出“广州花卉贷”服务方案;印发《2024—2026年广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积极推广政策性花卉苗木保险,完善花卉保险保障体系。

  二、聚焦“育优品种”,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一)支持种业创新研发。以岭南特色花卉种源优势为基础,持续支持天南星科花卉种质资源库、蝴蝶兰和观赏凤梨等8个省部级以上花卉种质资源库(圃)的建设,发布2025年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题项目申报指南,通过青年博士“启航”、科技菁英“领航”等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花卉分类、性状调控等领域自主选题开展自由探索的种质资源基础研究。

  (二)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广州市科研资源聚集优势,不断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花卉科技研发创新。聚焦花卉产业链关键环节,引导在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岭南特色或功能型花卉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今年以来,48个花卉品种被国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53个花卉新品种已向省农业农村厅申请评定。近年来,累计361个花卉品种通过评(审)定,275个花卉品种被国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花卉品种审定与专利技术数量全省领先,实现了国内红掌切花和观叶花烛新品种“从0到1”的突破,优质种苗进口替代率达70%,新技术市场占有率达90%。

  (三)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鼓励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华南植物园通过资源共享,选育适合贵州黔南州地区栽培的石斛优异新品种,推动帮扶地花卉产业经济效益和石斛野生资源保护,当地石斛年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组织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项,支持特派员以“项目+成果+资金”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特派员团队指导企业引进“广花清扬”“广花清丽”白掌新品种,并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40万盆以上,直接推动盆花销售效益提升10%。

  三、聚焦“调优结构”,持续推动花卉产业园区建设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聚集资源要素,推动从化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花都区花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提档升级。从化区成立区级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专班组长,统筹协调从化区花卉高质量发展工作。优化土地供给,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调整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城郊街西和片区地类,将约6000多亩的土地调为适合花卉种植的园地或设施农业用地。摸清了花卉产业园核心区及周边村(居)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情况,形成范围图、底线图和权属图,结合农业发展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种业、设施种植和花卉贸易等业态。花都区成立区级花卉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科学规划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打造“一带、三心、三基地”为主体的花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发挥花卉之都区位优势好、总体规模大的优势,发展壮大蝴蝶兰等品种主打特色产品,加快招引电商企业、云仓业态,打造花卉电商集群。

  (二)推动园区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花卉产业与生产销售、精深加工、研学旅游、生态观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从化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设施设备升级,聚焦发展优质盆栽、特色苗木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推进的格局。建成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年产盆栽苗木6亿盆,白掌、红掌种苗分别占全国供应量的1/3和1/8。以实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目标,2024年6月成功引入安徽中部花木城公司,建设花卉自贸园项目,推动发展花卉进出口贸易。发展花卉种业,加快名卉园艺组培室、明华园艺组培室项目落地建设,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花卉产品,引入卉丰农业公司,加快建设占地约60亩的反季节绣球项目,预计2024年底前建成。发展以花为媒引领赏花经济蓬勃发展的农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西和、莲麻等核心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宝趣玫瑰世界获评国家3A级景区。二是花都区广州空港花世界产业园积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园联农带农8057户,成立花卉类专业合作社和花卉产业联合体暨花卉产业联盟。加强与广药集团的合作,争取广药神农现代产业集团落户花都,促进产业园区花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打造七彩景观月季、中科园艺兰花等特色花卉,及逸翠园、香草世界等花卉盆景园区,全面建成13.5公里“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七溪地、马岭观花植物园等重点项目、重要品牌建设,打造“玩雪探花”跨界文旅IP,形成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聚焦“培优市场”,促进花卉产业消费升级

  (一)推动市场改造升级。市区联动,以建设功能完备国际一流花卉交易中心为目标,高标准推动大型花卉专业市场建设。组建成立广州花博园管委会,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针对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提出近、中期工作目标任务,编制并完善市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稳步推进花卉市场的转型升级。开展大型市场13条主要道路提升改造及智慧园区安防监控建设,持续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建设花卉综合体项目,拟将岭南花卉市场从五眼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剥离并先行改造,由联社投资建设。积极推进园区内重点项目落地,谋划推动花博园高标准大棚建设和花卉进出口基地建设,加强与物流快递企业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物流降费、企业增效。

  (二)推动花卉商贸发展。积极拓宽花卉贸易渠道,支持打造现代化智能化“一站式”花卉采购平台。印发《广州市支持商业网点建设若干措施》《关于提升花卉产业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效能的通知》等,支持市场主体投资新建,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大力发展花卉新业态,建设“易批花”“买花易”等一批面向B端和C端的线上交易平台,以“市场+平台”模式整合全国花卉资源,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电商企业参与抖音集团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商家发展行动,开展“山货上头条x粤品月香”广州花卉绿植商家培训会,成功举办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第六届双品网购节广州专场等大型电商促销活动,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穗农优品馆”项目,指导企业通过消费、流量补贴和多样化直播吸引,有效带动鲜切花、盆景、绿植等优质农产品销售,花都区电商产业园结合直播打响逸翠园、松艺园、金兴园艺等一批盆景大品牌,2023年电商线上花卉交易超10亿元。

  (三)完善花卉日常销售网络。推动花卉展销点进入便民生活圈,鼓励镇街根据便利化、市场化要求,依托农贸市场、社区、地铁设立花卉临时摆卖点和鲜花售卖机。建立以花卉为特色的文化生活空间,结合云台郁金香花展、簕杜鹃花展、广州市园林博览会等专类花卉植物展,现场设立鲜花临时销售点。打造植物专类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花卉售卖示范点,探索珠江公园、白云山、越秀公园等公园园内售花的合作模式,满足市民逛园购花需求。2024年,着力打造北京路步行街花卉展销一条街。

  五、聚焦“造优品牌”,擦亮广州“花城”名片

  (一)打造花卉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健全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培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注册商标、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各1个,“粤字号”品牌10个;合作开发全国首个“微景智成”人工智能盆景生成与设计系统,推动“瑞岭盆景”等传统特色品牌焕发新活力。抢抓广州花季时节,推出花城广州十大春季赏花点、赏花路线等特色文旅项目;利用广州文旅十大新媒体矩阵,推送“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盛放”等相关视频,展现广州花卉文旅品牌魅力。持续抓好“听见花开”科普品牌建设,深化“小小育花匠”等特色科普课程开发与培育,举办“风景园林月”等科普活动42场次;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广东技工”等技能人才提升行动,举办“羊城工匠杯”花都区第四届岭南盆景技能竞赛等活动。

  (二)营造花文化氛围。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为统领,聚焦绿美广州“1+8”工程,参与“1+3+N”城园融合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州“花城”样板。持续开展桥梁绿化,打造“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空中花廊,常年高标准保持东风路、环市路、二沙岛等重要区域花卉布置。因地制宜开展屋顶、阳台、绿墙等形式多样的立体绿化,鼓励居民布置家庭花卉园艺。2024年重点在越秀区新河浦、都府、盐运西社区,荔湾区永兴坊小区,天河区六运小区,探索市民阳台种花新模式。积极传承本土花文化,连续举办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水上非遗花市等传统节庆活动;深入挖掘“花城”花卉历史文化内涵,举办首届妈祖文化盆景展、第36届广州番禺莲花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讲好“花城”花文化故事。

  (三)打造花卉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国际性花卉行业信息交流活动,扩大广州花卉国内及国际影响力,提高花卉品牌市场知名度。依托2024年广州国际花艺节暨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第26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花开北京2024年北京春季新优花卉品种展示推介会暨第九届北京花木春季花展、广博会等,积极发布花卉新品种、新产品,推广广州系列矮牵牛、野牡丹、观叶阴生植物等新优花卉苗木160余种。举办第31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展出精品园林作品、湾区城市花园、花境作品、国际及国内竹艺作品、专类科普花园等共计68组,总游客量达300万人次。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以落实《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抓手,持续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种业创新能力。落实种业振兴相关政策措施,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等优势科研资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创新,提升良种繁育技术水平和优质种苗供应能力,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卉科技创新高地。二是推动市场改造升级。支持广州花卉博览园、岭南花卉市场等进行改造升级,高标准打造集花卉展示交易、电商直播、储运物流、文创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贸易平台。建立健全花卉流通体系,支持花卉新业态繁荣发展,提升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助推广州花卉交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三是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继续推动从化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花都区花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现代花卉示范园。积极发展“总部+外围生产基地”模式,挖掘花卉附加值,发展花卉产品加工业,推动花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打造广州花卉品牌。做强优势岭南花卉产品,全方位提升花卉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探索举办具有广州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花卉展会,高标准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统筹展示花卉产业成果,搭建广州花卉展示窗口。擦亮广州“花城”名片。在各类商圈、地标景点等探索建立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各具特色的靓丽簕杜鹃“花桥”景观。引导花市、花店进社区,鼓励居民拓展城市庭院、阳台、露台等种花载体。打造出新出彩的迎春花市新体验,促进“行花街”名片更加靓丽。

  感谢你们对我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23日

  (联系人:康起亮、高瑜,联系电话:86396625、86388061)

相关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