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主导品种

2012年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介绍——水稻、玉米、甘薯、马铃薯

    

水稻(4个)

粤晶丝苗2号

  粤晶丝苗2号:主要适宜花都、从化、增城、白云、萝岗早、晚造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5261020

  品种简介:感温型常规稻品种,适宜早、晚造种植。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31-133天,比粤香占迟熟5-6天。植株较高,株型适中,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苗期耐寒性中等。科高101.4-105.7厘米,穗长20.9-22.1厘米,亩有效穗21.4万,每穗总粒数109.4-124.9粒,结实率77.1%-85.9%,千粒重21.2-21.4克。早造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3级)。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田种植,全生育期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钾比例1:0.5:0.65为宜。

  粤农丝苗

  粤农丝苗:主要适宜花都、从化、增城、白云、萝岗早、晚造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5261020

  品种简介:属早、晚两用型感温中迟熟常规稻品种,适宜早晚稻种植。早造全生育期128天,晚造全生育期111天,比粳籼89早熟1-2天。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叶色绿,叶姿中直。科高97.0-97.9厘米,穗长21.3-21.4厘米,亩有效穗19.4-19.7万穗,每穗总粒数122-124粒,结实率87.1-88.0%,千粒重22.0-22.6克。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移栽。一般亩用种量1.5-2公斤,早造秧龄30天,晚造18天。移栽每科插2-3苗,规格16.7cm×20cm;抛秧在3-4叶龄时抛植。2、肥水管理。在中等肥田种植,全生育期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氮、磷、钾比例1:0.5:0.65为宜,在肥力较足和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增施钾肥。3、做好病虫害防治,重点为螟虫,以确保高产稳产。

合美占

  合美占:主要适宜番禺、从化、增城、花都、白云、南沙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瘟病、白叶枯病。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7596274

  品种简介: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可早 、中、晚造种植。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9-130天,比粤香占迟熟2天。株型好,株高约98厘米。前期早生早发,剑叶窄、直、长,叶色翠绿。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抽穗整齐,穗中大粒多,属重穗数兼顾型品种,后期转熟顺调,青枝腊杆,熟色好,结实率高。千粒重约19克。食味好、品质优,早造米质达省标优质3级,无心腹白,饭软滑,饭味浓,口感好。中抗至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苗期耐寒性中等。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植,培育壮秧。早造宜于2月底3月初播种,清明前后移植,晚造宜于7月中旬播种,立秋前移植。该品种属穗重穗数兼顾型,植株矮壮,宜在中等以上地力田块种植。

广丰香8号

  广丰香8号:适宜我市北部花都、从化、增城等地晚造种植。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020-84215921、020-84202754

  品种简介:属感温型常规稻品种,适宜早、晚稻种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112天,比粳籼89早熟3天。植株较高,抽穗整齐,株型适中,叶色中,叶姿披垂,长势繁茂,熟色好,抗倒力弱。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强。科高105.2-108.1厘米,穗长20.4-21.3厘米,亩有效穗19.8-21.0万,每穗总粒数131.8-149.7粒,结实率83.5%-86.6%,千粒重18.4-18.7克。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为香稻型品种,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适宜加工高档稻米。

  栽培技术要点:1、早造宜3月上旬、晚造宜7月上旬播种,本田亩用种量1.75-2.0公斤,抛秧宜在三叶期、插秧宜在4-5叶期移植,每亩适宜的基本苗数为6-8万。2、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分蘖,理想苗峰约28-30万/亩,当苗数达18-20万/亩后即开始露晒田控制苗峰;要适当加大施用花肥和穗肥,以促进大穗和保持较高的结实率;追肥按纯氮计算前中后比例约为6:2:2。3、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此外,在颖枯病和跗线螨发生重地区,亦要注意加强防治。

玉米(2个)

粤甜16号

  粤甜16号:黄粒甜玉米品种,适宜我市春、秋季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5514234

  品种简介:超甜玉米单交种。产量1000-1200公斤/亩,生育期70-79天,植株高218-230厘米,穗位高81-83厘米,穗长19.9-20.5厘米,穗粗5.3-5.5厘米,秃顶长0.7-1.5厘米,单苞鲜重356-366克,单穗净重280-290克,籽粒黄色。抗纹枯病,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植株粗壮,抗倒性、耐热性较强。果穗外型美观,籽粒排列整齐、致密,光泽度好,口感爽脆、甜度较高、皮较薄。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播在2月底4月初,秋播于7-9月。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及中等以上肥力田块植3400-3600株/亩。3、合理施肥。最好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P2O5:K2O=45-50:20-24:35-40,其中以复合肥作基肥,磷、钾应早施;1/3的氮肥作苗期追肥,其余氮肥在拔节和作攻苞肥施用。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旱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应重点抓好苗期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拔节和抽雄开花前结合施肥培土2次。5、适时采收。一般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0-25天。

正甜68

  正甜68: 黄粒甜玉米品种,适宜我市春、秋季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7594086

  品种简介:甜玉米单交种。生育期74-80天。株高213-215厘米,穗位高72-76厘米,穗长20.5厘米左右,穗粗5.1-5.4厘米,秃顶长1.6-1.8厘米,单苞鲜重339-376克,籽粒黄色,甜度高,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

  栽培技术要点:可直播或育苗,每亩种植密度3300-3500株;一般在授粉后20-23天采收为宜。

甘薯(4个)

广薯79

  广薯79:适宜我市水、旱地夏秋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薯瘟病。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85514242

  品种简介:该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和广东省品种审定,具有丰产稳产、胡萝卜素含量高、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株型半直立,中蔓分枝较多,顶叶绿带紫边,叶形为心齿,叶脉、茎皆为绿色,萌芽性中等,苗期生势较旺,结薯早,较耐旱,一般单株结薯4-6条,大中薯比率78%,薯形下膨,薯皮黄色,薯肉桔红色,每100克鲜薯含胡萝卜素12.82毫克,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耐贮藏。(夏)秋薯干物率28.11%,淀粉率17.29%。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中抗薯瘟病。该品种适应性较广,肥田、瘦田、水田、旱地均可,夏秋植、晚秋植都可获得丰产。

  栽培技术要点:1.薯块育苗,培育嫩壮苗;2.合理密植,亩插3600-4000株;3.适时早栽,前期促早发健壮,促薯块早形成,中期促控结合,使薯块迅速膨大;4.旱灌涝排,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蚁象;5.适时收获,夏秋薯全生育期120-140天。

广薯87

  广薯87:适宜我市水、旱地夏秋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薯瘟病。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85514242

  品种简介:株型半直立,短蔓,分枝数较多,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早,耐干旱,一般单株结薯5-9条,大中薯比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均匀,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耐贮藏。干物率28.5%,淀粉率19.75%。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抗薯瘟病和蔓割病。该品种适应性较广,肥田、瘦田、水田、旱地均可,夏秋植、晚秋植都可获得丰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选用无虫口的薯块作种薯育苗,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亩插3000-4000株。2、种植地以有灌溉能力的旱地为佳,土质以砂壤土较好,避免田间渍水。3、整地起畦时,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磷肥20公斤,插后15-20天,亩施尿素5公斤,作水肥淋施或穴施(视苗长势而定)。植后50天左右结合中耕松土、培土,结合施肥,亩施硫酸钾25公斤,尿素10公斤或花生麸20公斤。4、夏秋薯全生育期120-140天。

广紫薯1号

  广紫薯1号:适宜我市水、旱地夏秋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薯瘟病。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5514242

  品种简介:夏秋薯全生育期110-130天。结薯早,一般单株结薯3-5条,薯形纺锤,薯身光滑,薯块紫红皮、紫花色肉。烘干率30.6%,淀粉率19.89%,每100克鲜薯含维生素C 24.41毫克,富含花青素。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

  栽培技术要点:亩插3000-4000株;种植地以有灌溉能力的旱地为佳,土质以砂壤土较好,避免田间渍水;整地起畦时,亩施土杂肥(有机肥)1500公斤,磷肥25公斤,插后15-20天,亩施尿素8-10公斤,作水肥淋施或穴施。植后50天左右结合中耕松土、培土,结合施肥,亩施硫酸钾30公斤,尿素10公斤或花生麸20公斤。

广薯菜2号

  广薯菜2号:适宜我市有灌溉条件的田块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85514242

  品种简介:该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从“湛江菜叶×广州菜叶”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具有茎尖采收产量稳定、炒熟后保持青绿、口感甜滑等特点。株型半直立,萌芽性好,苗期生势较旺,中蔓分枝较多,顶叶绿色,叶尖心形带齿,叶脉、茎皆为紫色,茎尖无茸毛,薯形纺锤,薯皮白色,薯肉白色。幼嫩茎尖烫后颜色绿色,略有香味和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省区试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47分。中抗薯瘟病,抗蔓割病,抗根腐病,抗黑斑病,高抗茎线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无虫口的薯块作种薯育苗,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

  2.选择以有灌溉能力的田块为佳,土质以沙壤土较好。

  3.整地时,起平畦并施用磷肥20-30公斤,若亩加土杂肥1000公斤做基肥可获得较好的茎尖产量及食用品质。

  4.平畦种植,株行距20 厘米×30 厘米,畦宽为100-130 厘米,每亩种植10000株左右。

  5.薯苗成活后“摘芯打顶”促分枝,采收茎尖长以可直接食用长度为原则,一般在15 厘米以内,每条分枝被采摘时应留有2-3个节,凡达到适采长度的茎尖均可采收,采收时间以清早为佳。

  6.插后15-20天,亩穴施尿素5-10公斤促壮苗,连续采收2次后建议每亩穴施尿素15-20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在生产期间常淋水,要保持畦面土壤湿润。

马铃薯(1个)

粤引85-38

  粤引85-38: 适宜我市秋季种植。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5266861

  品种简介:该品种引自台湾(Zpc50-35×罿),199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粤审薯1993001)。株型直立,株高28厘米左右,叶片数16片左右,叶深绿色,茎绿色,生育期75—82天;薯形整齐,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大90%;干物质含量15.1—16.7%,淀粉含量11.0%左右,还原糖含量0.22%,维生素C含量17.3毫克/100克鲜重。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前作无烟草及其它茄科等作物,排灌良好,质地疏松、肥力中上的壤土种植;2、种薯处理。每亩用种薯125—150公斤。纵切成25—50克的薯块,每块带1—2个芽眼;3、适时播种和栽培密度。宜在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起畦宽1.2米,株距20厘米左右,每亩4000—4200株。4、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播种后25—30天,结合施肥培土,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复合肥25—50公斤;第一次施肥后10天左右,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施硫酸钾15公斤、尿素10公斤;块茎膨大期用0.3%的尿素与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或0.3%的硝酸钾进行叶面喷施或者追第三次肥。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病毒病、晚疫病、蚜虫、地老虎等病虫的危害,要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对晚疫病以预防为主。6、冻害防治。冻害时常发生在1月份左右,霜冻来临前,要在垄沟灌半沟水,还可以用烟熏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7、适时收获。有条件可以进行薯块套袋包装,减少机械损伤。

花生(2个)

粤油13号

  粤油13号:春、秋植,不宜在花生连作田种植,注意防治青枯病。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0-87597315

  品种简介:直立珍珠豆型,连续开花,疏枝。该品种株高中等、生势强,株型紧凑,主茎高48.1厘米,分枝长51.7厘米,总分枝数6.9条,有效分枝5.1条,主茎叶数14.8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7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抗倒性、耐旱性、耐涝性均较强。高抗叶斑病和锈病,叶斑病2.9级,锈病2.7级。单株果数16.7个,饱果率80.24%,双仁果率74.77%,荚果大,百果重193.2克,公斤果数622个,出仁率66.3%。含油率53.19%。全生育期128天,一般亩产250-3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不适宜在花生连作田种植。2.适时播种,春植在惊蛰前后,秋植在立秋前后播种较为适宜。3.合理密植:每亩播种1.8-2.0万苗为宜。4.施足基肥,适量及时追肥,防止后期徒长。5.苗期及生长后期应注意防止渍涝,防止死苗、烂果。

仲恺花1号

  仲恺花1号:适宜我市水旱轮作田春、秋季种植。

  品种来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华侨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电话:13794335968

  品种简介: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属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全生育期春植120-130天、秋植110天左右。株高中等、生势强。单株果数14.1个,饱果率82.15%,果型中等稍大,均匀度好,双仁果率80.70%,斤果数347个,出仁率为70.10%。含油率48.9%-54.6%,蛋白质25.4%。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耐旱性、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较强。产量较高,干荚果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亩播春植1.9-2.1万苗、秋植2.1-2.3万苗为宜;需肥量较大,应适当增施肥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