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 区镇连线

白云区:1700亩弃耕地全面复耕

    

  近日,笔者从白云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白云区严格落实耕地“零弃耕”专项整治任务,分别在四个镇及白云湖街范围内整治弃耕地,现有70宗弃耕地全面复耕,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整治面积共1712.97亩,整治率达100%。下一步,白云区将严格按照相关方案,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弃耕地全面整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的有效供应。

  1700多亩弃耕地“复活”,粮食作物增产

  “叶边村内已经有近20年没见过水稻啦!”近日,江高镇叶边村晚稻迎来丰收,看见此情此景,村民叶培深感叹道。他告诉笔者,由于水稻经济效益不高,自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村民多是将土地出租给代耕户,以蔬菜种植为主。其中,有180亩农田因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被弃耕,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土壤肥力每况愈下。

  不仅是叶边村,在江高镇水沥村,钟落潭镇长腰岭村、大纲领村等地,都有因种粮效益低、季节性撂荒等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弃耕现象。

  白云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农村地区纯耕地13.53万亩,占全区面积的14%。随着农业人口持续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种植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户撂荒的机会成本越来越低,耕地弃耕现象日益严重。为此,白云区全面推进“零弃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正式开展第一阶段的弃耕地整治工作,目前共整治弃耕地70宗1712.97亩,整治率100%,提前完成广州市下达的整治任务。

  如今,叶边村一片片弃耕地复种的水稻迎来了丰收,并由村委会统一分派给村内60岁以上的长者,让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而在钟落潭镇大纲领村,300亩弃耕地重新种上了香蕉树,其余弃耕地也种上了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眼见撂荒的耕地重新恢复“活力”,不少村民都表示,“零弃耕”行动是真正的还粮于民。

  压实耕种主体责任,开展新一轮弃耕地整治

  近年来,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白云区大力推动耕地规模流转,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共流转土地面积6.9万亩,流转率49.5%。但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弃耕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部分耕地也因缺水、浸水、项目征借用耕地等原因而出现弃耕。

  为此,白云区出台了《“决战耕地丢荒,确保粮食安全”常态抓好耕地“零弃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全面摸清耕地弃耕底数,分类细化弃耕地整治,压实耕地弃耕主体责任,并将弃耕地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

  《方案》明确,针对主观弃耕的,结合白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弃耕地连片规模流转。对弃耕耕地两年以上的,由村社收回承租方经营权并组织流转;对弃耕不满两年的,引导弃耕地承租者流出耕地或流入耕地实现连片规模经营。针对客观弃耕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填土改造、兴修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针对征、借用耕地的,对正在办理征地审批手续的耕地,在发布征地公告之前,村社及有关经营主体应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严禁耕地抛荒。

  《方案》明确提出,要压实耕地弃耕主体责任。对弃耕耕地面积累计超过10亩以上的,对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对弃耕基本农田超过6个月或连续弃耕耕地满一年的,取消有关补贴资格,直至做好复耕工作为止。

  下一步,白云区将按照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蔬则蔬的地域分工,谋划出台《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现代蔬菜产业园》等重大规划,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独具地域特色与竞争力的农产品,不断释放城郊地区农地种植红利,避免种植结构单一效益差导致的撂荒问题,切实夯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生产根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