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235X1/2023-01321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成文日期: 2023-08-24
名称: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穗农函〔2023〕295号 发布日期: 2023-08-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8-29  浏览次数:-

  穗农函〔2023〕295号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建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的提案》(第2135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收到该提案后,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8月20日与您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智慧农业科技场景建设和技术攻关“双轮驱动”,端稳端牢“广州饭碗”

  (一)紧扣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示范场景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融合应用案例征集推荐,报送农业生产中农业航天遥感、智能装备、大田水稻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精准应用等5个智慧农业示范场景建设需求;推荐11家单位(企业)申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其中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企业)成功入选广东推荐名单。二是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广州农业领域的应用,加速新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其中,南沙智慧渔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艾米5G数字农田获评优秀案例;极飞科技面向大型农场的智慧农业系统应用与产业化获评2022年广州市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从化5G+AI智慧荔枝果园建设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2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

  (二)围绕稳产保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技术攻关

  组织在穗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开展粮食生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2023年,在广州市科技计划中支持粮食生产领域科技项目22项,支持资金1300万元。其中,支持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开展优质香型多抗水稻聚合育种、强优势杂交稻筛选,已选育出1个常规稻与恢复系兼用的香型优质多抗丝苗米种质“航聚香丝苗”,该品系已参加广东粤良香稻科企联合体区试,并在增城冯村等地进行了示范种植;支持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开展水稻空天地立体化智能种植监测技术与病虫害预警模型研究,已设计开发一种基于红外探测的水稻虫害性诱电子监测装置,并在田间进行试验。

  (三)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从化区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完成主导产业首席专家和产业园43位驻点专家聘任,首批40家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农技“轻骑兵”结对等工作;推进建设从化丝苗米种质资源库和繁育基地、智能机械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开展花卉种质资源创新、荔枝精确化和数字化栽培管理体系、蛋鸡重要疾病远程诊断与防控平台等技术攻关,建设花卉、荔枝、蛋鸡、玫瑰柑等一批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智慧农业试验区。二是以增城为试点,搭建科企对接平台,汇集省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与经营主体、农业产业技术需求,有机融合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等数据资源,涵盖农业技术云库、品种云库、专家云库、农技服务“轻骑兵”、农技大讲堂、农技短视频等优质内容,目前已收录农业专家信息名录54条、推广品种技术151个、“轻骑兵”123人。

  二、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应用“双图作战”,做大做强“智慧农业”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完成《广州市通信管廊专项规划》《广州市公众移动通信5G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坚实规划支撑。二是持续加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建设项目和农田“多杆合一”建设项目,有效提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截至目前,我市2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实现光纤到村、4G网络全覆盖。三是以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为契机,在农村地区加快推动绕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700MHz、900MHz 5G基站建设,筑牢农村地区新一代网络基础。截至2022年12月,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64万座,5G基站建设连续第四年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涉农区域建成5G基站约占总数的67%,实现乡镇一级和重点村落的5G网络全覆盖。

  (二)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推广

  一是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种植业领域智慧化发展,引导农企农户在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过程中广泛应用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术和装备,提升生产管理信息水平。其中,从化艾米农场研发5G数字农田系统,建立水稻种植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实现水稻产值大幅度提升;花都绿沃川自动化蔬菜工厂建设运用智能化种植系统,实现四季循环复种,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新模式,年产值为传统模式的5倍以上;增城丝苗米产业园建设5G智慧信息化平台,打造无人农场、绿色生态防治等项目,在每年减少人力成本约120万元的同时实现增产约18万斤。二是建设智慧渔业生产管理系统试点,支持诚一渔业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数字化智慧渔业理念和技术,研发智能化养殖装备,实现设备控制、信息管理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建立6800亩数字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年节约电费约50万元,节约饲料成本约350万元,节省人工成本约70%;推动番禺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4000亩数字水产示范区,辐射1万亩养殖水面,带动农户500户进行数字化水产养殖,可实现立体水质采集、智能增氧、变量精准投喂、无人机巡塘、异常预警等功能试点,引领区域水产数字化转型,助力种业振兴,在全省树立标杆。三是制定《广州市规模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指导意见(2019年-2025年)》《广州市畜禽养殖业循环发展规划》等,指导现代化智能生猪养殖场建设,大力引进如温氏集团、德兴食品等大型生猪龙头企业落户,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形成大集团带动生猪生产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数字化养殖,引导支持力智猪场、北欧农场等畜禽养殖场配套自动化精准环境监控、数字化精准饲喂、自动清粪等设施设备,推进畜禽养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大力推进畜禽养殖项目建设,打造以“楼房集约科学养殖、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种养结合循环经济”为重点模式的现代化牧场,加快推进从化区壹号蛋鸡、谷越种公猪站等产业项目高标准建设,有力推动我市畜禽养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和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双维突破”,共建共享“智慧大脑”

  (一)建设完善三农智库平台,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整合“三农”数据资源,构建广州市“三农”数据智库平台并将其逐步打造成集数据资源统一内部管理和对外共享于一体的数据汇聚、数据分析、主题展现和辅助决策的中枢。截至2023年6月底,通过“三农”数据智库服务平台共编制约170个数据目录,入库数据总量约4538.8万条,向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共享60个主题数据,累计共享数据量约210万条。二是结合“三农”数据智库平台升级改造,正开发建设“大屏+中屏+小屏”多终端系统,并将通过建立我市海量“三农”数据关联,结合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强化“三农”数据专题分析能力,利用“三屏”多终端可视化展示系统,为职能部门提供数据支撑,随时掌握全市“三农”情况,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与管理。

  (二)加强智能农机研发应用,落实农机政策补贴

  一是以创建黄埔区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为契机,突破现代轻型智能农业装备、农业物联网、农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实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制造业等方面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高标准、可复制、可推广的无人化农场/智慧农场等场景实践应用基地,并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目前,项目一期已成功引进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广州荷德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农业龙头单位,已建成极飞超级农场建设并完成空气温度、湿度等物联传感器以及农机自驾仪的研发,正在聚力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及试制中心、大吉沙岛智慧农场。二是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水稻机种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2022年市本级财政投入3135万元,2023年预算安排2861万元,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水稻插秧机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所需的大中型先进农机具提高补贴比例,按省定额补贴标准的1.7倍补贴。同时,在中央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市级购机补贴标准,发展水稻育插秧、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无人机植保等社会化作业服务,由市财政分别按80元/亩、50元/亩、20元/亩、20元/亩标准给予补贴,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聚焦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双向发力”,唯实唯先“担当作为”

  (一)着力提升农业工作者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

  一是邀请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以“数字赋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农业农村资源智慧调查监测、“天-空-地-网-图”动态监测、农田设施建设规划与信息化监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约100人参加。二是连续两年组织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并邀请农业智慧化、信息化科技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共同召开推进智慧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交流培训会,重点围绕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等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从业务和发展现状的痛点、难点、堵点中破难题想对策,切实提升农业工作者数字化意识,夯实智慧农业推广基础。三是印发《广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常年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工作,通过组织实施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涉农区粮食生产企业等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传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中的桥梁作用,带动农业生产与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农用无人机、智慧农业技术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累计审核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超4000名,组织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290项,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服务1834次,培训农户及技术人员27836人次,推广成果(品种、技术)986个(次)。

  (二)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养,推动涉农技工人员储备

  一是印发《广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800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通过开设电商、直播带货、农业大数据应用等课程,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搭建“空中课堂”,提升农业劳动者对数字经济的认识。2022年,我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609人次,其中1人荣获“2022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称号。二是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开设涉农专业,积极推动涉农专业建设,打造立足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开发涉农培训课程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所技工院校开设农村电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6个涉农专业、76个项目入选省培训课程标准目录、24个项目入选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目录,为智能化设施使用人员培养奠定基础。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一是加强前瞻谋划,着眼于城乡一体统筹布局,着力促进数据要素有序共享流通、数字技术前瞻战略布局,深化智慧农业场景应用,带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智慧农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同步推动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重点乡镇部署10G-PON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提升农村地区千兆网络接入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二)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智慧化提升。一是重点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智能农机等方面,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链智慧化转型与智慧农业应用示范,探索建立一个区域有一批示范项目,一个产业有一群示范主体的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广州特色智慧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常态化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创新使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基地直采等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上网触电”,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提升。

  (三)强人才,着力提升农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一是立足“互联网+”信息素养能力提升,邀请在穗高校专家学者、企业机构,在主要涉农区组织开展9场送课下乡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干部信息素养,提升一线工作人员数字化意识,夯实智慧农业工作基础。二是继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拟安排市财政720万元,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600人次。三是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育智慧农业发展人才,数字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4日